江省水稻机械深施的专用肥料,肥料颗粒直径范围应在2mm~5mm,符合水稻优质高产营养生长需求,水稻机插施肥一体机使用前全面检查与试运转,确保种植部和施肥部运转正常,及明确所用机型正常田间作业条件下的各刻度对应的施肥量; 四是机械作业,根据不同季节类型水稻的基蘖肥需求量及肥料养分含量,适时调节施肥机目标施肥刻度,确保合理机械施肥量,同时根据水稻品种、栽插季节、插秧机选择适宜机插密度,提高机插效果。侧深施肥技术可将肥料精确送达根区,有利于构建水稻高产深层根系,减少氮素损失,促进稻株吸收氮素,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稻谷产量,并节肥省工,是水稻减肥增效的一项新技术。
(二)旱粮主推技术(5项) 1、甘薯产地大棚储藏保鲜技术
随着近年来甘薯种植大户的增多,10月份鲜薯集中上市时,鲜薯滞销问题时常出现。因此产地鲜薯储藏保鲜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投资小、保鲜效果好、保鲜期长等特点,秋季收获后可安全储藏至次年3月底,适合我省甘薯产区产地小规模鲜薯储藏。
主要操作要点: 一、大棚选用。
1、选择GP625或GP825型钢架大棚,中间加临时立柱防止冬季大雪,可与春季的育苗大棚共用。
2、储藏前1个月覆盖大棚膜,棚内土壤平整,表面均匀撒施生石灰20公斤左右/标准棚,扣棚消毒1个月。
3、适宜开始储藏时间为10月中旬,打开裙膜及两端通风,
大棚膜上覆盖2层100%遮光率的遮阳网。
二、鲜薯准备。
4、选用晴天并且土壤干燥时收获,田间无黑斑病、茎腐病等病害发生的鲜薯,以6月1日后种植的为宜,避免储藏4~5月份种植的春薯。
5、甘薯宜上午挖掘,田间晾晒半天,当天进大棚,可采用网孔袋、编织袋装,也可箩筐或散装,袋装的宜15~25公斤左右,1个人能轻松搬动为宜,需要分级销售的,应在田间分级,分开堆放。
三、入库方式。
6、棚内堆放时应中间留80厘米宽过道,两边堆放,离棚边60厘米。高度1.2~1.5米为宜,中间高、两边低的坡型。从大棚一段开始堆放,离门2米。
7、堆放同时,堆上覆盖厚土工布,两边放置稻草捆,保持大棚两端及两侧裙膜日夜通风。
四、日常管理。
8、夜间最低气温4℃以上时,保持昼夜通风状态,白天最高气温低于12℃、夜间最低气温低于4℃时,分别封闭大棚。
9、最低气温低于-1℃,或下雪前,堆上及大棚内两侧空隙增加稻草,或临时性覆盖塑料膜,待低温过去再撤除塑料膜。
10、3月份后气温回升到晚上4℃、白天12℃以上时,两侧适当通风。
2、甘薯微型薯生产及育苗技术
针对甘薯用种量大,种薯储运不便,近年来甘薯种传病害
发生严重等生产上难点问题,利用2017年省粮油产业团队研究项目(省“三农六方”科技项目)——甘薯脱毒微型薯繁育和工厂化育苗及人工种子直播研究的研究示范结果,甘薯微型薯具有生产繁育和储运方便,亩用种量从常规的15~20公斤大幅度降低至1~2公斤,薯苗素质与常规薯育苗基本一致,可在全省甘薯产区全面示范推广。 操作要点如下:
1、微型薯生产。8月下旬~9月上旬,露地或大棚内按连沟120厘米作畦,亩施K:N>1.5的复合肥40公斤,作为基肥,趁土壤墒情好时,覆盖白色地膜。
从大田或专门繁育的脱毒苗苗床剪取健康薯苗的顶苗,长度20~30厘米,膜上扦插,株行距10~20厘米,密度2~3万株/亩,必要时浇水或遮阴。露地栽培的在10月下旬开始可以覆盖小拱棚。
11月上旬~12月中旬,露地在初霜前,大棚在冰冻前收获,一般每株结薯3~5条,每条3~25克。
2、储藏。收获后室内晾干1~2天,装纸箱或无纺布袋,储藏于10~20℃的环境下。
3、育苗。育苗前可将微型薯置于大棚、温室等处,20~30℃催芽7~10天,芽长0.5~2厘米可下地育苗,如大棚育苗也可不催芽直接播种。
育苗宜采用条播,120厘米宽连沟作畦,3×15复合肥60公斤/亩作畦时施入,畦上开两条槽,深度5~8厘米,将微型薯头尾相接,2~3条并行排入,用商品有机复合肥覆盖3厘米,上
覆泥土2厘米,再覆盖白色地膜。必要时盖小拱棚。
出苗后管理同常规育苗,在苗长100厘米以上,可按2~3节分段采苗,整个苗期采苗2~3次,每次采苗后补充肥、水。一般8~10克/条微型薯可采苗30株左右,亩用种100~150条。
3、鲜食玉米、晚稻“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针对单一作物连作后土壤板结、病虫害严重、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一改以前的传统种植模式,实行鲜食玉米+晚稻的“水旱轮作”种植模式,鲜食玉米和水稻秸秆均全量还田,可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增加农业收入。
主要技术要点:
1、鲜食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一般要选用品质好,果穗大小均匀一致,植株高度适中,且适应当地消费习惯的鲜食玉米品种。如甜玉米:雪甜7401、金银208、浙甜11;糯玉米:浙糯玉16、美玉7号、浙风糯3号等生育期在75~85天的中早熟优质品种。
(2)育苗。鲜食玉米在2月上中旬穴盘育苗,若采用温室大棚或小拱棚等保温措施,可适当提前育苗,加强苗床管理,注意冻害和高温烫伤苗,苗龄在22~25天或3叶1心时进行移栽,移栽前3~5天进行揭膜炼苗。
(3)移栽和田间管理。整地前亩撒施商品有机肥1000~2000公斤,深耕起畦,畦宽100 ~120 厘米,沟宽20 ~30 厘米,在畦中间开沟每亩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6:16:16,下同)50公斤,并盖好地膜。移栽密度亩种植3200~3500 株,移栽后浇
定植水,苗成活后,在4~5 叶时每亩用5公斤尿素溶于水浇施苗肥,穗肥在8~10叶(喇叭口期)每亩施用20~25公斤尿素,地膜覆盖的田块施肥时,在株间打洞,施肥后覆土。在6~8叶期视病虫害发生情况可喷施25%嘧菌酯悬浮液1500倍液和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防治玉米螟、小斑病及纹枯病,在蚜虫发生初期应及时喷施25%噻虫嗪5000倍液防治蚜虫。
(4)适时采收。在吐丝后 20~25天采收,应结合外观做到分批采收,采收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采收时应连苞叶一起采收,采收后宜摊放在阴凉通风处,尽快上市,以保证果穗品质和口感。
2、晚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宜选择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抗倒性较强的中早熟水稻品种,如:甬优1540、甬优15、浙优18、中浙优8号、华浙优1号等。
(2)施足基肥和整地。鲜食玉米采收后,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每亩再施三元复合肥15公斤,耕、耙、耖整平田面,要求田面整平,按畦宽3~4米留好操作沟,开好田中“十字”形丰产沟和四周围沟。
(3)浸种消毒。一般亩用种量0.75~1.0公斤,播种前选择晴天均匀摊薄晾晒1-2天,采用1.5%二硫氰基甲烷(的确灵) 1小包兑1.5公斤水浸种,浸种1~2天后催芽,种子破胸露白时每公斤种子用10%吡虫啉可湿粉剂15克兑水50克均匀拌种,防治灰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发叉后摊开炼芽,芽谷晾干爽,以利播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