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向文化借智慧 ——再读《文化苦旅》有感(1500字).docx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向文化借智慧——再读《文化苦旅》有感

朋友,你看过刻满贞洁的牌坊吗?走过透着灵气的寺庙吗?到过飘着白雪的阳关吗?去过藏着书香的天一阁吗?

若没有,也罢。但你定知晓那婉约的江南、粗犷的东北、豪放的西域、古朴的中原,可你又是否想过它们的背后藏着太多的秘密?余秋雨把这一切称为“文化的积淀”,而对这些文化的发掘所产生的,就是一种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

于是,就有了那个辞去一切职务投身文化古迹考察的秋雨大师,就有了我们这些受益于《文化苦旅》的读者们。

书中对各古迹的描述绝不停留于风景的再现,即使有,也不过是淡淡的几笔,更多的则是对古迹背后蕴含着的文化背景的阐述,再升华至对人生的思考。就像在作者眼中,黄州有了苏轼就不再只是黄州,而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节点——一个朝代、一个文人走向成熟的起点。

而我试图从书中汲取的,便是这文化中蕴藏着的巨大力量。古迹是死的,而岁月是活的,于是这一块石头或是那一座阁楼便有了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看看那莫高窟外的道士塔,是否在意他的主人是那个倒卖藏经洞中文物的王国箓?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那个炮火纷飞的社会,无数侵略者向中国伸出了魔爪,当斯坦因来到莫高窟,当他看到了那装满宝物的藏经洞,当他在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王国箓却在想:该用怎样的价钱卖出这些文物来大赚一笔!于是,一个洞口在打开,一种文化在流失,一个民族在流血,而这一切,源于一个小人物的无知,源于一个朝代的无能。而我们,决不允许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就该以史为鉴,保护这些古迹,保护这些文化,给岁月以生命,给时光以文明,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这也正是余秋雨想让我们

了解到的智慧。

再看那天府的都江堰,你会感慨它的磅礴气势,会赞叹它的宏伟规模,可曾注意到了立在它身边的那座青城山?即使注意到,是否知道它“道教圣地”的身份呢?即使知晓,又思考过这其中所蕴藏着的道理吗?为何都江堰挨着青城山这一道教之地?或者说,为何青城山傍着都江堰这一兴水之处?这便是“道”的智慧,道由水生,生生不息。余秋雨说:“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无我无私,长生不老。”顺应自然,持续发展,这便是都江堰的智慧,包含着水与道的智慧,不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吗?

还有那留下苏子足迹的黄州赤壁,乌台诗案让这个伟大的诗人对仕途变得绝望,一次次诬告诽谤,一回回深夜审问,给这个文人的心灵刻满了伤痕。他带着一个芝麻大的官职,离开朝廷,像个流犯似的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最终抵达连个住所也没给他准备的黄州。可他却把这里当作了另一个起点,黄州的山可以安顿他那满是创伤的心,赤壁的水也会洗去这一路颠簸的风尘。他选择了安静,选择了豁达地去生活,于是,他开始寄情于山水,去寻找最舒适的归宿,结果他“突围”了,突破了官场、仕途、贬谪,还有那不公的命运给他筑起的围墙。他也终于走向真正的成熟,于是,一道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由此产生。而我们所看到的,便是逆境中面对生活该有的态度,是一种不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这亦是一种智慧,一种由文化所产生的人生的智慧。

还有那牌坊教会我们走向外面的世界,那山庄教会我们团结所有的民族,那废井教会我们敬畏一切的文明。《文化苦旅》教会我们的,

是“文化中蕴含的哲理”,是“古迹中藏着的智慧”。我想,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写风景的书,也不只是一本写文化的书,更多的是对文化古迹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

其实,《文化苦旅》大多的篇幅洋洋洒洒,每一篇文章都振聋发聩。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我再读《文化苦旅》的感受,我想余秋雨大师的一句话最为贴切,那便是:“向古迹借智慧,向文化学哲理”。

向文化借智慧 ——再读《文化苦旅》有感(1500字).docx

向文化借智慧——再读《文化苦旅》有感朋友,你看过刻满贞洁的牌坊吗?走过透着灵气的寺庙吗?到过飘着白雪的阳关吗?去过藏着书香的天一阁吗?若没有,也罢。但你定知晓那婉约的江南、粗犷的东北、豪放的西域、古朴的中原,可你又是否想过它们的背后藏着太多的秘密?余秋雨把这一切称为“文化的积淀”,而对这些文化的发掘所产生的,就是一种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q1a63f8id1lh1d7s0l19lpyv23wp8008i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