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抛投大石或中石进行裹头保护,堤头及迎水侧坡度上游按1∶1.3考虑,单堤头进行一次裹头防护需抛投大石、中石约2000m3。
在进占的同时,戗堤顶部、上游侧防渗墙施工平台石渣料尾随铺筑,并派专用设备和人员养护路面、平整场地,确保龙口合龙过程中大型车辆畅通无阻。 5.3.2 龙口段施工
(1)戗堤堤头车辆行驶线路布置
在戗堤堤头分成三路纵队,其中二路为重车进场编队,另一路为空车退场。堤头布置共分为3个区:抛投区长10?20m,设上下游3个抛投点,编队区长25?35m,回车区长30m,其中回车区设在岸坡侧回车平台内,编队区先设在回车平台内,随着戗堤的加长逐步移到戗堤内。
为满足强度要求,在单戗堤堤头布置3个卸料点,戗堤轴线及上、下游侧各1个。另根据不同部位填料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编队方式。一路(45t)靠上游侧抛填大石、块石串、钢筋石笼,另外两路(32~45t)在中间及靠下游侧抛填中石、石渣。
为确保堤头车辆安全,汽车轮缘距戗堤边缘不少于2.5m,并安排专人布置标识、堤头警戒和观察堤头冲刷情况。
不同材料车队分别配以不同颜色、数码标志,堤头指挥人员以相应颜色的旗帜分区段按要求指挥编队和卸料。
(2)堤头抛投方式
主要采用堤头凸出上挑角进占方式。随着龙口束窄,按照不同的水力学条件,将龙口分为3个区段,分别采用不同的进占方式和抛投方法。
在龙口第I区段:龙口宽度为45~26m,最大水深为9.8m,龙口分流量为463~400m3/s,龙口轴线水流速度逐渐增大,最大平均流速6.05m/s。抛填料也逐渐从抛投大、中石及石碴料到抛填钢筋石笼、特大石、大中石及石渣料填筑。其中钢筋石笼及特大石、大石等抛填在戗堤上游角,与戗堤轴线成20~30°角, 下游侧抛填大、中石及石渣料。为满足高强度抛投施工,视堤头稳定情况,采用自卸汽车直接抛投或堤头集料,推土机赶料方法抛投,在塌滑频繁区,全部采用
堤头集料方式填筑。
在龙口第Ⅱ区段:龙口宽度为26~11m,最大水深约为6.8m,龙口分流量为400~34m3/s。其中龙口宽度约21m段流速逐渐加大到6.8m/s,是截流最困难的区段,采用凸出上游挑角的进占方法。在上游角与戗堤轴线30~45°角集中抛填大石、特大石、钢筋石笼及混凝土四面体,控制在戗堤轴线上游8~15m,使上游角凸出8~10m左右,形成一个防冲矶头,将水流自戗堤轴线上游角挑出形成回流区,从而使堤头下侧形成回流缓流区,再采用大、中石及混合石渣料跟进填筑进占。
在龙口第Ⅲ区段:龙口宽度为11~0m,最大水深为3.2m,龙口分流量为34~0m3/s。此段龙口轴线最大平均流速2.4m/s,但此时最大水深逐渐变浅,有利于戗堤的稳定,为减少冲刷流失,继续采用凸出上挑角施工,用大石从戗堤轴线上游侧进占,再将中小石及石渣抛填在戗堤轴线下游侧。
在施工中,钢筋石笼、大石、中石以堤头集料,推土机赶料为主,石渣及混凝土四面体以汽车直接抛投为主。 5.3.3 施工进度及强度分析
(1)非龙口段
XX年10月11日前完成截流道路及戗堤两侧截流施工平台填筑,10月11日开始戗堤预进占,11月13日完成非龙口段施工,采用双向立堵左右岸全断面进占的方式。填筑长约105m,完成戗堤1.78万m3及防渗墙施工平台0.85m3,总计抛投工程量2.63万m3,平均日抛投强度为0.88万m3,最大小时抛投强度约530m3(按20h/d,不均匀系数1.2计)。
非龙口段主要为石渣及中石填筑,堤头防冲保护用中石及大块石护坡压脚,形成防冲裹头。
(2)戗堤龙口段
3截流龙口段I区,龙口宽度45~26m,戗堤抛投工程量为1.2m(含
流失量),计划XX年10月14日完成,抛投时间为1天,平均日抛投强度1.2万m3,平均小时抛投强度500m3,按20h/d、不均匀系数1.2计,最大小时强度约720m3。
截流龙口段Ⅱ区,龙口宽度26~11m,戗堤抛投工程量为2640万m3(含流失量),计划XX年10月15日完成,抛投时间为4天,平均小时抛投强度660m3,不均匀系数1.2计,最大小时强度约792m3。
3
截流龙口段Ⅲ区,龙口宽度11~0m,戗堤抛投工程量为297m(含
流失量),1小时抛投完成,平均小时抛投强度297m3。Ⅲ区龙口截流时间拟定为XX年11月15日,根据当时的水文情况可提前截流。
从以上数据看出,本工程截流抛填强度较高,需要做好备料准备和组织工作,截流龙口段填筑力求连续不间断和高强度抛填,以减少河床冲刷对截流带来的不利。
根据本集团公司在瀑布沟及向家坝截流的施工经验,按堤头单宽小时抛投4车次计,左右岸堤头允许抛投能力可以达到1600m3/h,从抛填强度来讲能够满足本河床截流要求。为确保截流顺利成功,在最困难区段提前组织足够的车辆装车备料,集中抛投。
戗堤上游侧防渗墙施工平台滞后跟进填筑,防渗墙施工平台填筑具有较大的机动性,施工中以戗堤填筑为主。
(3)下游围堰防渗平台填筑
下游围防渗平台填筑在上游围堰防渗平台施工完成后进行,填筑时间为XX年10月23日~11月21日,填筑量约4.6万m3,最大日填筑强度约1800m3。下游围堰防渗墙施工平台则在上游防渗墙施工完成后进行。
5.3.4 截流施工主要技术要点
(1)戗堤非龙口段进占抛投材料,一般用石渣料全断面抛投施工,进占过程中,如发现堤头抛投材料有流失现象,则在堤头进占前沿的上游挑角先抛投一部分大块石,在其保护下,使堤头水流在下游侧形成回流缓流区,再将中小石及石渣抛填在戗堤轴线的下游侧。截流抛投材料规格及备料数量须满足设计要求。
(2)在进占过程中,抛投料出水面后,及时采用石渣加高,戗堤顶用碎石进行铺筑施工,并安排专人养护路面,确保截流施工道路满足大型车辆畅通无阻的要求。
(3)龙口合龙采用单戗双向立堵进占,控制戗堤顶面高出水面1.5~2.0m左右。抛投进占过程中,视堤头边坡稳定情况,自卸汽车
将特大块石、钢筋石笼及混凝土四面体尽量直接抛入水中,同时,对卸在堤头前沿上的大石,特大石用大马力推土机推入水中,每个堤头配备1台大马力推土机。
(4)截流前,对所有投入的各种大型机械设备(自卸汽车、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吊车等)进行检修、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性能完好,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
(5)加强对戗堤上的施工机械及工作人员统一指挥,为防止堤头坍塌危及汽车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堤头前沿设置一排石渣埂,并配备专职安全员巡视堤头边坡变化,观察堤头前沿有无裂缝出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以防患于未然。
(6)抛投混凝土四面体、钢筋石笼、大石的自卸汽车后轮至堤头前沿距离通过水上斜坡抛投试验确定。
(7)对抛投同一种材料的汽车须作上相同标记,并分队编号,以便于指挥。一个车队的车辆尽量装运固定料场的抛投料。
(8)配备齐全的水文观测设备,观测手段落实,观测条件可靠,尤其是龙口段截流进占过程中水文测验资料须及整理分析,以便于根据龙口水力学指标调整抛投材料,确保截流龙口合龙成功。 5.3.5 防堤头塌滑与安全进占措施
(1)堤头塌滑的特性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从塌滑的现象看,堤头塌滑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① 突发性。有的塌滑出现征兆,有的则在塌滑前无任何征兆,无论是否出现征兆,其塌滑时间都很短促,仅仅只有10余秒至几分钟。
② 无方向性。塌滑面既在堤头两侧出现,也在堤头进占方向出现,而且各侧出现的机率大致相等,没有固定在某一侧。
③ 频率高,无规律。
这些特性给安全防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必须慎重对待。 (2)堤头塌滑的原因分析
根据以往截流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引起坍塌的主要原因有下: ① 河道基面平整光滑,容易造成抛投料的流失,不利于抛投料
的稳定。
② 抛填水深较大时,进占抛投料沿坡面不能一次滚落至坡脚,滚至一定深度后停留在坡面上部,随着堤头继续进占、坡面上部堆料边坡不断变陡,当坡度陡于稳定边坡时,遇到外力的扰动,即发生群体下滑滚动造成塌滑。
③ 在截流落差大、流速大的区段,部分抛投材料在水力作用下流失,如流失量过大,底脚被掏空,就会引起边坡失稳,发生塌滑现象。
④ 抛投料的均匀程度也是引起塌滑的原因之一,连续级配的填料可减小水下的架空现象,对堤头稳定有利,如果架空严重,随着抛投材料的增加,架空的块体会突然失稳,造成坍落,从而引起局部的塌滑。
⑤ 细粒含量较大的石渣混合料,浸水自重压实后其孔隙率降低,发生“沉陷”而产生局部塌滑。
(3)戗堤稳定情况的判断
为了确保安全施工,避免发生大规模的塌滑,造成人、车落水事故,特别是在塌滑多发段,正确地判断抛投料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① 从堤头纵向边坡的坡比变化判断抛投料的稳定性
堤头纵向坡度在正常无流失的情况下约为1∶1.3~1∶1.5左右,当纵向坡比逐渐变陡达到1∶1或更陡时,将会发生坍塌。
② 从流态变化判断抛投料的稳定性
采用上挑角进占,若抛投料能在水中站稳,这时必然形成急流并挑出去,在挑角下游形成回流区,而且有小跌水现象,当抛投料粒径较大而水深较浅时,跌水现象更加明显,若填料抛投下去后,见到跌水顺水流由上而下移动,则说明抛投的块体正被急流冲走。
③ 从进占速度判断抛投料的稳定性
按戗堤的实际断面计算,每进占1m,达到设计抛投量,不见堤头向前延伸,则说明抛投的块体正被急流冲走。
④ 从堤头附近的情况判断堤头稳定性
当堤头附近范围内出现裂缝,缝宽逐渐增大时,表明堤头有失稳定现象;如果堤头部位高程在逐渐下降,说明堤头发生“沉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