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阅读指津
作者:刘竹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7年第3期
阅读社科文,能够培养我们的科学性思维。从本文来看,“比较”就是本文核心的科学方法。文章首先比较了中西方文化的源头的不同,指出西方文化的源头在于希腊文化、犹太教及其伦理、现代工业主义,中国文化的源头则是伟大人物的身上体现的特征决定了民族特征的走向。其次,比较了中西方文化结合产生的结果,西方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化的显著长处则是人生目标的合理观念,由此阐释在结合中西双方应该采用的合理的态度。最后在具体的学习态度上,中国向西方的探求、获取知识,而西方社会则在东方寻找金钱和价值灌输,这两种不同态度表达了罗素的积极的内省式的批判意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阐释上,也用了比较,第三自然段关于“道”的实质就是“相宜的行为准则”,分别将老子与《圣经》,庄子的言论进行类比,把“道”的实质说得简单易懂。
其次,阅读社科文可以培养“求真”的科学态度。这里的求真并不一定是“真理”的最终获得和表达,是在抵达真理的道路上充满个人探究发现的真诚,率真个性化的大胆表达。关于“源头”的探寻,罗素认为仅从科学的角度和气候经济的角度(已有的科学结论),不能说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问题,他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平常年代临时的卓绝人物。这也许是个人之见,是基于罗素“人的哲学”之上的一种推论,但是社会科学的丰富性就在于各种观念的丰富性产生的人类思想的丰富。“真”还在于表达的真诚,通读此文,没有佶屈聱牙之感。如第四段用中国文人,中国诗歌,中国古乐为例子,用中国文化中的特有元素阐释“克制含蓄”的中国文化的特征,真实具体有说服力。
阅读社科文,要和自己的生活发生链接,才有新的意义价值的生成。1922年罗素出版专著《中国问题》,本文是该书的第十一章,罗素在文中言简意赅指出在民族性方面中国有更多值得西方学习的地方:深思熟虑的智慧,宽容的美德,深沉平和的心灵,其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给予的知识关怀和终极关怀,在当下生活中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不妨设计一个阅读问题:西方文化有独特的特点?你的表姐即将到美国留学,读完这篇文章,你会给她什么建议呢?首先,你可以就文章概括西方文化的特点:更有实用价值;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好斗性。其次,就西方文化的特点,留学生如何面对两种不同文化特质的融合呢,既可以用罗素的观点,也可以加进自己的观点阐发,罗素的观点在当今社会的局限性在于,中国文化经历了的断崖式的变化,在当下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新的特质。这样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用文本知识激发语文核心素养的创造性生成,应该是社科文阅读的有效方法,能体会到文本的实用性价值和伦理性价值的融合。
读完这篇文章,与苏教版必修三专题中的《文明》这一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以“他们为罗素补充了……”为话题展开,比如《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中外来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中惊奇、攻讦、学习、整合则是罗素不曾提到的方法途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一文,更加系统地谈到当下科学普及应摆脱利益因素,科学家的素质、能力、个性,以高尚,为真理为人类服务为要义。《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则是以艺术资源来探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一个很好的小的角度来探寻,是对罗素文章的一个例证式的补充。《麦当劳在中国文化的表达》一文形象展现外来文化被吸收、改造、整合的的本土化过程,但是文化无法克隆,警惕暴力冲突与文化碰撞的混淆。这些探究性的思考,势必是对罗素这篇文章最具有现实意义的解读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