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专题九、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点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3题。
1.(2011文综,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答案】C
【解析】本组题是以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 )切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A项错,因为巴西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力量不可能比美国雄厚;本试题错的较多的是D选项,很多学生把“巴西劳动力的价格较美国低”认为就是“巴西劳动力较美国充足”其实,巴西人口比美国少了近一亿,所以劳动力的数量上也比美国少。气候条件对这两国大豆种植影响不大(适应大豆种植的地方较广);巴西高原面积广大,开发种植较晚,土地资源丰富是最大的优势,故选C。 2.(2011文综,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 .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答案】D
【解析】美国大豆生产的历史比巴西早(美国是二战以后就成为大豆的生产国,而巴西大豆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种植),再加上美国是发达国家,所以美国大豆专业化水平及劳动生产率都较高,科技投入也较大。而巴西大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大豆生产的专业化水平、科技的投入及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只是劳动力的价格比美国低。故选D。3.(2011新课标文综,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 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答案】A
【解析】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要提高大豆质量需要加大科技投入;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再说扩大种植面积,能提高大豆的总产量,但不能提高大豆的质量;增加劳动力投入及加大化肥使用量也不能提高大豆质量。故选A 。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4~5题。 4.(2011 文综,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说明山坡地是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在山坡地上,由于坡度大,土、水、肥很难保存(在坡度大的地方,即使增施再多的肥料,每遇到降水,雨水冲刷坡面,会导致土、肥流失),使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如果把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就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也利于土壤中水肥的保存,增产效果就会明显。故选C
5.(2011 文综,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调节大气湿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加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到,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在所给选项中与农作物产量高低的直接因素就是土壤肥力的大小。人们通过把山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但山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对调节大气温度、增大空气湿度和增加日照时数影响不大。故选B。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
6-7题。6.(2011 文综,27)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区域2005年比1979年湖泊面积大量减少而转化成耕地。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环境效益减弱,空气的湿度减小,水生生物物种减少。故B、D选项错。又由于该区域是辽宁西北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这种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加剧(因为湖泊面积减少,导致空气湿度减小,蒸发旺盛,使土壤中的盐分增加);故A对。另外由于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湖泊面积大量减少,会导致本区空气湿度减少,降水减少,干旱频度增加;湖泊面积减少,调蓄洪水的功能降低,遇到降雨,易行成涝灾,使本区干旱洪涝频率可能增加。故C也错。
7.(2011 文综,28)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C
【解析】解答试题时一定要注意:“该区域为辽宁西北部某地”,这里降水量较少,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是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蔗基鱼塘主要适宜在降水量大的珠三角地区;本区由于降水较少,也不宜推广水稻种植,因为种植水稻需水量较大;该区域草地资源少,而“大牧场放牧业”需要在地广人稀、面积广阔的草原地区发展。故只有C对。
8.(2011年 文综,13-3)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9所示
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6分)
【答案】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 【简析】本试题变式地考察了影响棉花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这个试题和一般试题的不同之处是先给出了图示两区域棉花生地共同的有利条件,然后让同学们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图中显示的两个棉花生产地一个是尼罗河三角洲,一个是长江三角洲,两地都接近回归线,纬度低,太阳辐射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下游的三角洲地区,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
9.(2011年 文综,26-4)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8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
地理环
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表3内容。 表3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 对比区域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 大盆地 比较内容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 动 【答案】 对比区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 大盆地 域 比较内容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少,冬季夏季光热充足,冬季寒冷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水干燥,降水稀少(温带大源充足;河谷地形、土壤肥沃。陆性气候);水源不足;(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荒漠草原广布,土壤贫瘠。等四个方面回答正确者均可(地中海气候);水源充给分) 足;河谷地形、土壤肥沃。(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四个方面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种植业和园艺业(水果、蔬菜、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活动 花卉等栽培) 【简析】本试题主要考察了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方面。解答试题时,要充分利用图中信息,判断出两地的气候类型(加利福尼亚为地中海气候,大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
候)及地形状况(加利福尼亚北部为谷地,大盆地为盆地),再进一步分析它们在土壤及水源上的不同。 10.(2011年 文综,14)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
射(PAR)。图5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答案】D 【解析】本试题考察了光照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学生的读图能力。试题要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即(PAP),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在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青藏高原的(PAP)强度最大。故选D。
11.(2011年文综,22)19世纪80年代,斯里兰卡试种茶树成功,从此,茶叶
一直是斯里兰卡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此外,斯里兰卡也出口橡胶和椰子,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A.长江
D.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