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1、额面六轴系统、心前区导联的导联轴系统的用途
额面六轴系统:主要用于判断肢体导联的心电图波形及测定额面心电轴 心前区导联:反映探查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
心前区导联轴:判断心前区导联的心电图波形以及心电轴的钟向转位 2、胸导联(V1-V6)正极放置位置及临床意义
3、P 波、P-R 间期、QRS 波、ST 段的形成 P波 P-R间期 QRS波 ST波 第二节、正常心电图 ★1、室壁激动时间、心电轴、钟向转位的概念
室壁激动时间:又称R峰时间,是指经QRS波群起始部和R波顶点的两条垂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投影在额面上的心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代表整个心室肌除极向量在额面上的方向与大小。 钟向转位:指心脏延其长轴(从心尖部向心底部观察)发生顺钟向或逆钟向方向的转动,可通过心前区导联中过渡区波形出现的位置来判断。
2、心率的测量 3、目测法判断心电轴
1
4、根据 V1-V6 导联的 QRS 波形,
判断钟向转位 5、正常 P 波、P-R 间期的时间范围
时间 补充
P波 <0.11s P-R间期 正常0.12~0.2s 代表房室传导时间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第三节、异常心电图 ★1、冠状 T、异常 Q 波、完全性代偿间歇、不完全性代偿间歇、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第7题)的概念。
冠状T: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倒置的T波,甚至呈双肢对称且导致逐渐加深。由于这种倒置深尖、双肢对称的T波多出现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 异常Q波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一般是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 完全性代偿间歇:联率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恰好等于正常心动周期的两倍。 不完全代偿间歇:联率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小于正常心动周期的两倍。 2、左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心电图特征(含二尖瓣型 P 波、肺型 P 波) 左心房肥大 右心房肥大 心电图特征 变化 左心室肥大伴劳损 右心室肥大伴劳损 2、左心室肥大伴劳损、右心室肥大伴劳损的典型心电图特征 图例 心电图特征 2
3、心肌缺血的心电图主要表现
T波高大直立 T波改变 T波倒置 T波低平或双向 ST段发生改变 ST段压低 ST段抬高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包括透壁性心肌缺血) 心脏双侧对应部位心内膜下心肌均缺血 或心内膜与心外膜下心肌同时缺血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 4、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有价值的心电图特征、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心肌梗死的分期的典型表现P365图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为异常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 缺血型改变 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 损伤型改变 5、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 性停搏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动过速 具有窦性心律特点;频率>100次/min,很少>150次/min 窦性心动过缓 具有窦性心律特点;频率:<60次/min,很少<40次/min 窦性心律不齐 具有窦性心律特点;在同一导联上,P-P间距或R-R间距相差>0.12s 坏死型改变 窦性心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