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素养演绎论文
概要:小学美术欣赏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能使学生从小养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良好习惯,有效促进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形成。在美术欣赏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内在美。
上好美术欣赏课,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和形成。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感受美是审美的前提。教学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美的情境是学生感受美的根本途径。学生整天生活沉浸在“美”的情境中,常常会引起学生“触景生情”。很自然地,学生的审美欲望就会油然而生,从而达到欣赏的审美目的,并引起情绪上的共鸣。所以我们不能忽略情境的重要性。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助于他们实现审美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感受美。比如,笔者组织学生欣赏学校的绿化、画廊、墙报;或组织学生走出校外,深入社会生活,观赏山水田园等自然风光;或观赏园林、古迹、雕塑、建筑等人文景观,让学生感受到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身边,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开拓审美视野,获得美的享受。
二、深入细致,欣赏美
美的欣赏过程是指审美主体凭借感觉器官感知审美对象,进行思维想象,产生情感上的愉悦,以致进入哲理沉思的过程,它是美术课的中心环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运用愉悦、趣味、科学的原则去引导学生。同时,还要注意教给学生欣赏方法,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欣赏技巧,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
1.形象导入,激发欣赏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尝试运用生动具体的直观艺术形象,或与欣赏对象有关的故事、音乐、材料、实物等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兴趣磁场,激发欣赏兴趣。例如,欣赏张乐平的《不如洋姓娃》(小学美术岭南版第3册),教师在悲愤的音乐下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不如洋娃娃》的四幅连环画的内容,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而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听得非常入神。这样为下面的深入欣赏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除此之外,笔者还运用实物导入、材料导入、或者是游戏导入等让学生通过视觉或听觉等感官的运用,形成兴趣磁场,激发欣赏兴趣,有效地进行欣赏知识传授,从而达到审美目的。
2.關注过程,保护欣赏探究热情
欣赏的主体是小学生,但这些小学生因知识面、社会实践,人生阅历等条件的制约,思维、想象、欣赏、创造等美术能力都会受到束缚。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抓住想象、思维、欣赏、创造的最佳时机,保护学生探究美术领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例如,在与学生欣赏罗丹的《思想者》时,笔者启发学生:“思想者在想什么?”有的学生说:“但丁不能对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后的判决,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地沉思中。”有的学生说:“但丁在为地狱之门的惨景所震动,正痛苦地沉思……”而有位学生却发言说:“他可能在苦思老师今天布置的作文怎么写?”一句话引得学生满堂大笑。显然这发言明显与主题不符,但这位学生与众不同的回答,换来学生欢乐和美的笑声,雕塑思考的动作、神态与学生思考作业的形象十分贴切,显示出他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独创能力。因此,笔者对这位学生没有批评,相反基本给予肯定,从而保护了这个学生欣赏探究的热情。
3.授之以法,掌握欣赏技巧
俗话说:“授人以鱼只解决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交给学生欣赏方法,让学生掌握欣赏技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①教给直观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雅美
美术课是一门集造型、空间、视觉于一体的艺术,学生观赏美术作品途径是以视觉为引导,以对作品的直观感受为开端的一种感性认识活动。所以,教师必须重视直观感受在美术欣赏中的作用,注意教给欣赏方法,使学生对欣赏产生深刻的印象,如欣赏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教学生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来欣赏,让学生感受画中的优雅美:线条——柔和轻盈,匀勒清晰;形状——高矮分明,变化多端;色彩——浓淡相宜,主体突出;明暗——深浅相对,黑白分明。这样,使学生体会到这是一幅和谐优美的图画,从而产生赏心悦目的感受。
②教给分析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动态美
学生最初的直观感受在美术欣赏中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一种感觉而已,属于欣赏的初级阶段,还有待学生从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深化。这就需要采用分析欣赏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所谓分析,简单地讲就是对作品的体裁、题材、构图、造型、色彩、肌理、风格等,从思想内容到形式,技巧一一加以解剖,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达到对作品的艺术形象的构成和思想内涵的理解。比如,欣赏林风眠的《荷塘》时,先向学生简介作者的生平,使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创作
背景;再引导学生讨论作品的体裁和主题,从中了解作品的所属流派;然后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荷塘的景物,让学生边听边观察,边想象:密密麻麻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几滴小水珠在圆盘上滚动,如珍珠般晶莹透明;一朵朵姿态各异、生气勃勃的荷花从你挤我,我挤你的荷叶缝隙之间钻出来。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已露出了嫩黄色的莲蓬。荷花顶上蜻蜓站立振翅欲飞;塘中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犹如身临其境,体会到这池荷花充满生机,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从而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③教给比较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内在美
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好经验。美术作品中不同的画种,不同的风格,都有不同的思想内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绘画技巧。教学时,如果把这些作品摆在一起,教给学生比较欣赏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认真比较欣赏,学生很快就能從中学会绘画技巧,而且还会发现不同的作品都有其不同的内在美。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高的和矮的》这幅画时,笔者根据意象美术理论,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先观察长颈鹿的轮廓特征。为了使学生观察得更清楚、更细致,笔者把长鹿的轮廓特点在黑板上相应简化,使之变为最简单的视觉形象:身子O,脖子J,头是D,将其组合起来,就成了脖子长,头长角,身上有花点的长颈鹿。这样在欣赏中不仅欣赏到长颈鹿的美,而且还学会了画长颈鹿的方法。接着出示斑马的范画,引导学生把长颈鹿和斑马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它们不同的地方:斑马脖子短,没有角,身圈纹。然后引导学生用画长颈鹿的方法来画斑马。最后结合小学语文课文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让学生边听故事,边观察比较。这样,使学生领悟到“高和矮各有好处”这个道理。
总之,在美术欣赏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内在美。
三、诱发联想,创造美
创造美是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它能够检验学生在各种优秀作品下的领悟力、观察力、表现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诱发联想,拓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如引导学生欣赏人教版第三册《吃虫草》时,笔者先出示范画,介绍吃虫草,接着提问:我们日常所看到的都是虫吃草,这幅画画的却是草吃虫,草为什么会吃虫呢?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这是植物生存的一种演变。紧接着,让学生欣赏教材图片,帮助学生解决草吃虫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课文要求进行大胆的设计和创作;最后分组介绍自已的图画,共同评价作品。这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