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高中历史 专题7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 人民版必修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 品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学习目标]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1.重点: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难点:对斯大林模式基本特点及其成因的认识。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背景

(1)1924年1月,列宁病逝,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 (2)1925年的苏联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3)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下。 2.目的

(1)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2)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3.方针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4.建设

(1)从1926年起,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2)1926—1928年,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并新建几千家企业。 (3)1928—1932年,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4)1933—1937年,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5.成就

(1)1937年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到1937年,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优势。 (3)工业总产值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已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6.弊端

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背景

(1)十月革命后,苏俄农业仍停留于个体小生产水平。 (2)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

(3)农业生产不能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 2.目的

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克服粮食危机。 3.过程

(1)从1929年下半年起,一场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 (2)全国各地一哄而起,并出现强迫命令现象。

精 品

(3)1930年3月,斯大林发表《胜利冲昏头脑》一文,对集体化运动进行整顿。 (4)1932年,苏联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 4.影响

(1)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 (2)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3)1932年底,富农作为一个阶级基本被消灭。 [思维点拨] 苏联的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弊端 (1)农业集体化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多数农民不愿加入集体农庄,而且国家无法为集体农庄提供必需的农业机械和财政支持。 (2)违反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强迫农民立即加入集体农庄。 (3)农业全盘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不景气。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宣布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 2.形成过程

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3.表现 (1)经济

①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②国家对经济直接管理,排斥市场调节。 ③优先发展重工业。 (2)政治

①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②以党代政,最高苏维埃成了只是负责通过党中央指示的表决机器。 (3)思想文化

①个人崇拜: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弥漫于苏联党内外,并迅速发展为一股社会风潮。 ②思想文化体制:采取行政干预的手段对学术文化领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4.特点

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1.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改变了苏联的经济和社会结构。1936年,苏联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斯大林模式”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成为工业精 品 强国;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制约苏联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主要因素。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史料一] “斯大林模式”

(1)史料一反映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史料解读] 解读图示史料,注意不同类型行业之间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注意“备注”通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提示】 史料一中的图示反映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史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

(2)史料二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史料解读] 关键信息:“越大越公”,充分说明和强调了公有制的规模和程度。 【提示】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等。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形成原因

①根本原因:苏联的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

②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

③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 ④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 (2)经验

①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3)教训

①从长远看,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024高中历史 专题7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精品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习目标]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1.重点: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2.难点:对斯大林模式基本特点及其成因的认识。[自主预习·探新知]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1)1924年1月,列宁病逝,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pqkh2847i4mg6283nif6msol1o4p300uw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