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养老机构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李婉
【摘 要】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凸显,为解决养老问题我国出现了很多养老机构。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面临养老机构分布不均衡、养老床位供需不均、从业人员素质低、提供服务方式单一、政府监督缺少法律支持等问题。将PPP模式应用于养老机构,对于解决在养老机构建设以及发展中的众多难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期刊名称】行政科学论坛 【年(卷),期】2024(000)009 【总页数】4
【关键词】PPP模式;养老机构;老龄化
民政部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占总人口的16.7%。依据国际上的有关标准,假若一个国家(地区)60岁及以上老人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10%的话,这个国家(地区)就被认定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这一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程度逐年不断加深,因此,有效解决养老机构建设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基于此背景认为,将PPP模式应用于我国的养老机构,对于解决在养老机构建设以及发展中的众多疑难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国内养老机构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养老制度不断完善,对于高龄老人的养老补贴力度及范围不断加大。民政部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我国的养老机构正在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16年年底,社
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3.5万个,比2015年增长34.6%;互助型养老服务设施有7.6万个,比2015年增长22.6%。但是,国内养老机构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实践中还面临诸多问题。
第一,公办、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不均衡。首先,在我国,公办养老机构在机构养老服务体系中仍占主体地位,因此,公办养老机构便占用了社会上的大量资源。公办养老机构出现的问题很多,如公办养老机构缺少绩效管理的规章制度及所有权性质不清等造成了管理效率低、资源配置效率欠佳等。其次,对于民办养老机构而言,其资金来源方式单一,服务需求不能充分满足,很多地方对于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优惠缺少可操作性。现阶段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处于微盈利甚至是亏损的状况,其经营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这使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再次,我国没有对养老机构的发展做出长久、系统的规划,而政府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对公办养老机构与民办养老机构没有进行合理的整体规划,致使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受限。这个问题在民办养老机构中尤其突出,也是造成养老机构服务运营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第二,养老机构的床位供求不均衡。养老机构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公办和民办两种。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公办养老机构较好,这导致出现了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局面;与之相应,民办养老机构则空床率很高。这种现象在我国各地的养老机构中都是普遍存在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政府给公办养老机构提供各种优惠补贴政策,且公办养老机构收费低廉,而民办养老机构就很难享受到政府的各种补贴及优惠政策,民办养老机构建设成本高造成了回收投资成本时间较长,收费相对于公办养老机构较高,因此,民办养老机构出现很高的空床率,这也直接引起民办养老机构经营利润低,投入资
本较难回收,从而使服务跟不上。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的养老观念还未能得到改观,再加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了已经建成的养老机构的床位利用率低,城镇、乡村养老机构分布不均衡,中心城区、农村中的床位供求不匹配。
第三,养老机构中从业的护理人员的学历及专业技能素质偏低。老年人因其复杂的身体状况需要专业人员护理和照顾,但是民办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的数量相对于公办养老机构少,所招聘的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护理知识掌握有限、年龄偏大等现象[1]。这些护理人员大多是下岗或者农村的妇女。由于养老机构很少在护理人员上岗前对他们进行护理知识的培训,护理人员只能利用生活常识来提供护理服务,这种层面的服务仅仅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而无法满足老年人对心理上、医疗上的需求。再加上护理工作的工作时间比较长,工资待遇相对于其他行业较低,尤其是从事照顾老人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劳动强度很大,民办养老机构缺乏对高学历、专业技能素质较高的人员的吸引力。因此,养老护理人员流动性大。
第四,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分布不均。现有的养老机构的服务主要针对能够对日常生活自理的老年人,而不是针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现有的养老机构基本上只是提供基本食宿、休闲娱乐、生活照料等简单的基本服务,而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追求的并不多。
第五,对养老机构监管存在政策法律上的缺失。我国在养老机构监管方面还存在漏洞。对养老机构并没有使用统一的管理标准,缺乏相关管理政策法规。因此,养老机构在市场上参差不齐的现状与此有关。养老机构服务、园地建设以及费用收取等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甚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侵害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