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期望价值理论的“小儿热性惊厥”说课设计
摘要:探讨期望价值理论在“小儿热性惊厥”说课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改善教学策略,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的动机。从教学的各方面进行说课设计,以期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学习。
关键词:期望价值理论 “小儿热性惊厥” 说课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课程节选自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
1.教材特点。本教材秉承“以培养素质为主体,以发展能力为本位,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教材内容与现代儿科护理岗位需要对接,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的,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等机构培养卫生技术性专业人才。
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常常会引发一些危重情况,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急症之一,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小儿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学特点,后续将进行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脑炎的学习,而惊厥是小儿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常见表现,所以本次课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2.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中职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知道小儿各项生理机能发育不够成熟,在生理、心理、疾病等方面不同于成人,这样很容易想到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和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系。另外,前面学习了小儿消化、呼吸、循环、血液、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护理和其他临床科目的常见病的护理,这些理论基础可以助力学生知识的建构、拓展,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但是他们有时缺乏学习的信心和求知欲,缺乏学习的持久力,对抽象的理论接受能力较差;优点是喜欢教师鼓励,热爱新鲜事物,喜欢直观的知识和授课形式,喜欢形式简单的竞赛。阿特金森最先提出的期望价值理论用公式表示:行为倾向的强度=f(动机×期望×诱因),从中可见学生学习内部动机强弱是影响任务完成的重要因素,而学习内部动机强弱与对该任务成功预期和任务价值有关。个体判断任务价值的依据包括:内在兴趣、实用性、重要性和代价四个部分。基于期望价值理论,可利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价值,降低代价感知,调动其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了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和任务驱动法等,增进了学生的成功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期望值,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初步具有准确判断和开展急救的能力;熟悉其病因、健康教育,能够给家长解释小儿惊厥的发病特点,提供预防措施;了解其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协助患儿查明惊厥的病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案例为主线的理论学习过程中,结合临床实践和情景模拟生活实际,在设疑质疑和启发思考中,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学生运用自主和合作学习,在聆听、分析、交流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收获愉悦的情感体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理念,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挽救患儿的生命,培养学生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关心体贴患儿,抚慰家长恐惧、焦虑的情绪,强化临床护理实践的服务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热性惊厥最常见原因、典型发作的表现、急救措施。教学难点:热性惊厥发病机制和入院后的急救措施。根据护士资格证考试大纲要求、中职护理专业特点,突出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根据中职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将发病机制作为难点和了解内容。 二、教学策略
1.教学理念。在期望价值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影响成功完成任务的各个因素,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热性惊厥急救重要性认知,明确学习价值,提高中职护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主动学习、乐意去学儿科护理。 2.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突出儿科护理工作流程和特色,遵循中职护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身心特点,依据课程目标与要求,采用理论讲授、病案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贯穿提问及分组讨论、任务驱动等互动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1)案例教学: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断推进学生探究知识。由日常生活的小病例导入新课;课中临床案例分析,从入院护理诊断、住院治理与护理、出院指导,与整个疾病的发展、预后相联系;锻炼学生对热性惊厥的分析、判断和急救的临床思维能力;结合生活中错误急救方法和成功案例,加深学生对急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急救的观念和意识更有说服力。(2)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中发热的宝宝突发抽搐,全家人齐上阵,学生们分别担任不同家长角色,情景剧演示对孩子的施救场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揭秘正确的急救方法。(3)分组讨论、任务驱动法。分成6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通过课堂讨论、自我探索,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 3.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实施
1.导入新课:常见案例,问题导入。小丽家宝宝去年冬天一次发热后出现了可怕的抽搐,全家人惊慌失措。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
2.探究新知。重点突出,难点突破。(1)设疑:热性惊厥当然和热有关系,由发热诱发,临床上哪种情况最容易引起孩子发热?同学们回答“感冒”,从而推出热性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是诱发热性惊厥的导火索。(2)视频展示:小儿热性惊厥发作的真实情景,使同学们记忆深刻,有利于学生对惊厥典型发作表现的理解,从而总结出典型发作的主要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情景演示、小组讨论。(4)升华课堂:导入院内急救流程图,入院急救流程图清晰讲解了院内急救的步骤和措施,学生们如置身于争分夺秒的抢救孩子的情景之中,既明确了入院后急救护理的注意事项,也树立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理念,培养了学生高度的职业责任感。(5)再次设疑:让学生由热性惊厥的发病特点及预后,推出着重应给予热性惊厥的患儿家长哪些健康指导?进一步巩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6)衔接护考,梳理新知:①课堂交给学生,每个小组以接龙的形式发言,“今天我的收获是什么?”。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梳理新知。②根据护考大纲,进行相关试题检测,最后布置一项拓展作业:每人设计一份热性惊厥现场急救措施的手抄报。 四、板书设计
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左侧为本次课的课程主线、重点、难点,中间为学生的展示区,右侧为6个小组的得分。 五、教学反思
基于期望价值理论的说课设计,激发了学生儿科护理学的学习动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次课的亮点是以案例贯穿教学内容,启发、辨析、探究为推动力,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身临其境,培养正确的急救理念。将理论知识与生活、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实现教、学、思、做一体化模式,将职业素养教育逐渐渗透于学生心田,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期望价值理论为指导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潜移默化使学生们产生了对专业的认同感,体会到儿科护士职业的神圣感与价值,未来更大可能使学生选择在儿科护理领域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宝贵 陈晓端 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9,(2):69-71。
[2]叶文 欧阳中辉 鞠传文 等 促进青年教员专业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说课”[J].教育探索,2010,(9):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