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历史 专题1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练习 人民版必修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专题一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选择题

1.(2015·新课标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据材料信息:一夫耕种可养活9-5人,体现了农业的收益丰厚,由此强化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故选A。B与农业收益无关;C因果关系颠倒;D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迅速。

2.(2014·西安一中)《耒耜经》记载: “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应是( )

A.耦犁 C.翻车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中“辕有越”、“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田器”等可知描述的是曲辕犁。故应选B。

3.(2015·北京·24)

B.曲辕犁 D.水排

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①② C.②④ 【答案】 A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B.①③ D.③④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谷雨节气,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节气表体现了人们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规律,因此①符合题意,当选;材料体现了人们把这种认识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②当选;③错误,人们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人的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④错误,在实践中人们并没有获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4.(2014·铁人中学)我国自古就有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写春联的习俗。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理解。由“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得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所以选B。

5.(2014·盐城期中)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C.国家走向统一 【答案】 B

【解析】 从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变化,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而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

6.(2015·徐州统考)《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尤其如此。材料“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B.铁犁牛耕的出现 D.封建制度的确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公上者,皆取具焉”说明了这一点,故应选C。

7.(2015·昆明市期末)“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生产工具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C.三国时期 【答案】 D

【解析】 此题答案为D。从题目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生产工具是筒车。筒车是隋唐时期创制的灌溉工具。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A项时期出现了桔槔等灌溉工具;C项出现了翻车等也需要掌握。

B.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

8.(2014·铁人中学)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左传》鲁宣公十五年”判断是春秋时期,此时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分为九区,中区由若干农夫共同耕种,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称为“公田”。同中区以外的“私田”相对称。公田是井田制下的土地制度所以土地归周王所有,受田者世代使用,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故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不对的。

9.(2014·南昌二中期中)《新全球史》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A.井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答案】 B

【解析】 根据“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可知,时间为汉代以后,首先排除A项;这项制度实施的标准是“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因此正确选项为B。

10.(2014·浏阳一中)北魏李安世就均田问题上疏“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这表明他主张( )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B.均田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高中历史 专题1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练习 人民版必修2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2015·新课标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pkfe6cv7d6trx01723y3gzju6vsnw00df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