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宁夏风沙干旱区采用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治理措施,是因为( ) A.为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安置劳动力多 B.经济效益差,但生态效益好 C.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 D.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效益好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2)简析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 (3)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页码 / 总页数 (4)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东西岸沙漠化面积扩大。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 (1)分析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原因。 (2)简述青海湖东部沙漠的形成过程。 (3)为抑制湖区西部沙漠化的不断扩展,请提出治沙措施。 答案: 页码 / 总页数 1~3.1.D 2.C 3.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1995年间,黄土台塬区耕地大幅度减少,草地增加最多,故该时期土地流转主要方向为耕地转化为草地,D项对。第2题,1995—20xx年间,黄土台塬区草地减少最多,耕地大幅度增加,故生态安全隐患大,洪涝灾害威胁增加。第3题,1985—20xx年间黄土台塬区林地、水域变化幅度为0,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草地总体呈减少趋势,故新增耕地主要靠草地来补充。 4~5.4.C 5.A 第4题,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多位于地势交界处;主要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第5题,图中③⑤两项生态安全工程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地区,对缓解下游旱涝灾害有重要意义。 6~8.6.C 7.A 8.B 第6题,乙处海拔为850~860米,乙处基岩高程是650~700米,由此可判断乙地黄土层厚度是150~210米。C项对。第7题,甲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相对较低,可以建设新农村,A项对;乙地地形平坦,更适宜建梯田,丙地坡陡,比乙地更适合发展林牧业,B项错;丙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修建梯田,C项错;丁地位于山谷,地形相对平坦,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D项错。故选A项。第8题,图示甲是黄土塬下的一条沟,一年后对甲地海拔重新测量,其海拔明显增加,可能是丙处的水土流失加剧,大量的泥沙堆积在甲处形成的;乙在黄土塬上,地形平坦,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较小;丙是沟谷地形,若森林遭到砍伐会加剧其水土流失;丁在沟谷最末端,育林育草可减轻其水土流失量,不会增加甲的高度;甲本身是沟地,林地破坏,会让甲地海拔更低。B项正确。 9~11.9.C 10.B 11.B 第9题,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甲地地处迎风坡,降水多,丁地地处背风坡,降水少。甲地位于山地,地形崎岖, 页码 / 总页数 丁地地处高原,地形平坦。C项正确。第10题,丙地侵蚀较小,人口、城市比较少,土壤侵蚀危害小。乙地虽然土壤侵蚀强度不是最大的,但是这个地区是人口最为密集、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发达,城市集中,土壤侵蚀对这一地区影响最大。B项正确。第11题,甲地属于山区,梯田是治坡工程的有效措施;甲地区水热条件适宜造林种草,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农林牧综合经营。B项正确。 12~14.12.A 13.B 14.C 第12题,大量风沙土及沙质土的存在是土地沙化的物质基础,A项对。宁夏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B项错;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是土地沙化的根源,人口大量外迁会减轻土地沙化,C项错;根据文字信息推断,该地处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D项错。第13题,宁夏风沙干旱区主要位于黄河的东侧和南侧,该地盛行风为西北风,故沙化土地主要向东扩展,所以黄河沿岸的灌溉农业区和黄河含沙量受其影响较小,A、D两项错。沙化土地面积增加,草场退化,草场载畜量下降,加剧环境压力,不利于牧业发展,B项对。C项不符合基本事实。第14题,发展中草药产业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恢复植被治理沙化,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B项错,C项对;中草药产业为技术导向型,A项错;该模式产业链长,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D项错。 15.答案 (1)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原因: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经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或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土壤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 (2)夏秋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降水少,(西北季风)风力强,以风蚀作用为主。 页码 / 总页数 (3)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 (4)观点一: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观点二:不适宜栽培树木。该地区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含水量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在西北季风的吹送下,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颗粒大、重的先沉积,颗粒小、轻的后沉积,所以土壤沉积物粒径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第(2)题,图示区域属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冬春季节,降水少,该地植被覆盖差,风力强,风蚀作用强;夏秋季节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第(3)题,从地形、气候、植被、土质等角度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第(4)题,开放性试题,注意观点与理由一定要对应。 16.答案 (1)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布哈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西北风携带沙尘在此沉降;湖西岸吹离岸风,湖水侵蚀作用较弱;最终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形成半岛。 (2)湖区盛行西北风,将西岸和北岸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受东部日月山阻挡后沉积,在滨湖平原形成沙丘;水下风沙堆积在湖水水位下降后,裸露形成沙地。 (3)布哈河流域内封山育林育草,营造防沙固沙林;设置石(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 页码 / 总页数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