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在上一节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基础上,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0年间的改革开放的成就,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开创意义、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经济特区等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在专题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转折点。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目: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本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方针的变化。第一,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第二,全会做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且提出了具体转变的方法与原则。简单的阐述了这次会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所具有的意义。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安徽小岗村农民揭开农村改革的序幕。简单的分析了为什么改革会从农村首先开始,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的过程,明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生产责任制,以及现代化的责任制对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
其次是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围绕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采取的措施。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它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主要采取了三步重要决策,以及取得相应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的实施,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和影响了广大内地的经济建设。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学习要求: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列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特征和影响,说明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与社会面貌;了解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认识其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海南、上海浦东的史实,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格局,具有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特点。
重点: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工作重点转移的重大战略决策及其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它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理解它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认识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所具有的伟大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收集和整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引导学生学习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学习和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历史调查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通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教学流程】
投影:一组反映改革开放后福州城市变迁的照片;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 请思考:为什么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开始迈开走向春天的新步伐呢? 答: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一个人,一个时代,在这里,我们要感谢一位老人,一位中国人民的儿子,一位伟人,是他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是他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新时代。
投影: 《时代》(又译《时代周刊》、《时代杂志》;英语:TIME)是美国的一本新闻周刊。每年年底都会选出该年度的《时代》年度风云人物,是对该年最有影响力的人、事或物。放眼全球,能够两次以上名列其年度人物的,总共不超过10人。《时代》两次选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
设计师邓小平作为自己杂志的年度风云人物。
投影:
就在这期《时代》出版前不久,一场影响深远的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进入了新时代。
(板书)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
⒈时间:1978年12月 ⒉内容:
⑴思想路线: ⑵政治路线: ⑶重大决策: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2,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重大决策三个方面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答:……
(板书)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
⒈时间:1978年12月 ⒉内容:
⑴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导方针 ⑵政治路线: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 ⑶重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投影:
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世界银行评价
正是因为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联系身边的实际,你们能归纳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吗?
答:……
(板书)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
⒈时间:1978年12月 ⒉内容: ⒊意义:
⑴伟大转折 ⑵开辟新道路 ⑶新时期标志
那么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答:农村。
想一想: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农村兴起? 投影:
材料一 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材料三 农村实行以政社合一,“一大二公”为特征的人民公社体制……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根据材料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答:……
(板书)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⒈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⑴内容
投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的最大分别:农民将国家的土地承包(土地仍旧归国家所有)﹐国家与农民订立合同﹐规定农民将相当数量的农产品上缴给国家后(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其它的余粮则由农民自由处理﹐可在自由市场出售(“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包产到户: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
包干到户: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
(板书)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⒈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⑴内容 ⑵特点:“集体所有、分户经营”,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投影:小岗村农民的保证书 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
问:为什么当时小岗村人要签下这样一份保证书呢? 答:……
小岗村的做法,在当时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既不符合宪法的规定,宪法上有人民公社;又不符合党的决议,中央文件明确规定,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
可见,改革总是要面临诸多风险的,改革者需要一往无前、敢闯敢干的无畏精神。 投影: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以前,凤阳花鼓是这样描绘的: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农民又新编了一首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凤阳是如此,全国情况又如何? 投影: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投影:
投影:“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问:由小岗村的变化再到华西村的新貌,同学们能归纳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吗? 答:……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投影:
请根据材料思考:当时我国的国营企业存在着哪些问题?
材料一 ……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 ……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不健全,职责不清,考核不严,职工多生产和少生产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答:企业没有自主权;吃大锅饭现象严重,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 (板书)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⒈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