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08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培训讲稿(定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08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培训讲稿(定稿)

2008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若干理论和方法的解读

鲍宗豪

一、《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修改过程

《测评体系》的修改工作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11月10日~2007年5月20日)

2006年11月10日~2007年2月1日,着重搜集和整理了国家35个相关部委办的“十一五”规划,如《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一五”规划》等。同时,从近年来十大类100多种评价与测评体系中选出46种评价与测评体系,作为修改《测评体系》的借鉴;收齐了1998年~2004年的《人类发展报告》,2001~2004年的《国际统计年鉴》,42种各省区市《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5年)。

2006年12月初至2007年10月底,我们先后3次邀请我院30位客座研究员,通过座谈、书面咨询的方式,就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党的十七大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何纳入《测评体系》?进行了专题座谈讨论。

2007年4月28日~5月25日期间,课题组先后4次听取中央文明办协调组组长李小满、副组长涂更新和协调组张建平处长的修改意见,5月25日才初步完成《测评体系》(省会/副省级市2007版)的设计和构建。

第二阶段(2007年5月25日~7月30日)

征求部分省和市文明办领导以及国家相关部委领导意见,专题研究《测评体系》中“硬环境”指标和“软环境”指标的比例、261条

1

测评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及111项指标的权重,完成四套《测评体系》(征求意见稿)。并于2007年7月11日~28日赴包头、厦门参加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南北片2个座谈会,广泛听取31个省(区、市)以及部分城市对2008版《测评体系》(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与建议。

第三阶段(2007年8月1日~2008年3月25日)

根据各省(区、市)的反馈意见,课题组集中研讨修改,全面平衡、修改完善测评内容、测评标准以及权重,完成四套《测评体系》(送审稿)。并于12月11日~12月18日,参加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北片、中东部和南片共计9个城市四套《测评体系》新增指标的重点测试。然后,又根据中央文明委领导批示和重点测试后反馈的修改意见,于2008年3月25日完成了2008版四套《测评体系》的统稿定稿工作。2008年3月26日~6月初完成四套操作手册。

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导向

2008版《测评体系》既是测评城市(城区)文明的一种重要工具,又是一种引导文明城市(城区)创建、可持续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不断提升其文明和谐品质的指示器。

因此,《测评体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明确突出以下六个方面的价值导向。

1、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因此,《测评体系》不仅将这一思想渗透于整个体系之中,体现在干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道德实践等测评内

2

容中,而且在理论学习与宣传测评内容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条测评标准。

2、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在全国文明城市的定义中,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大建设全面发展、文明和谐作为文明城市的本质。同时,将文明城市的这一本质,不仅转化为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测评项目,而且转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劳动关系和家庭关系以及和谐创建活动等测评标准;为了引导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将05版测评内容“经济发展水平”改为“经济发展质量”。

3、突出反映民生、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问题

08版《测评体系》中,有关民生的测评内容有三大类:一类是关注当今民生中的突出问题,如农民工的就业、农民工子女的权益保障、农民工的生活环境等;第二类是广大市民百姓的就业与社会保障,如新增了“零就业家庭占家庭总数的比例”、“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险参保计划完成率”、“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住房保障制度”等等;第三类是公共安全方面的民生指标,如“公共安全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以及“食品安全”等,这些指标关系到千百万民众的日常生活、生命和安全,极其重要。

4、突出生态环境、生态文明

除了原05版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外,增加“森林覆盖率”、“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公众对城市环保的满意率”、“节能减排”等测评内容。

5、突出市民行为、市民文明素质

3

这既延续了05版《测评体系》测评指标筛选时的核心思想,同时在市民交通行为中增设了“交通遵章率”测评标准。这既是文明城市创建中市民文明行为的难点,又是城市管理文明的一个重点。所以公安部专门提出了遵章率达标的四项测评数据。在道德实践中,提出了“四德”建设的测评标准;在市民教育中,提出了公民意识教育的要求;在社会道德风尚中,增设了“道德模范”测评内容。

6、突出共建共享城市文明成果

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吸引千百万城市市民参与创建的过程。因此,我们突出对这一创建过程的考核。通过材料审核采集数据的测评标准,实质上是对该城市近2年来创建文明城市过程的反映,是一种历时态的反映。同时,对创建文明城市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的考核,也反映了该城市创建过程的常态和和效机制,参与文明城市创建过程的市民百姓,将更体会到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性、艰难性。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的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在提升。如果说城市形态文明的提升还较直观的话,城市功能文明、市民素质文明的提升则更需要有一个过程,市民也正是在城市文明、市民素质文明的提升中感受到了城市文明的阳光、城市文明的幸福。

去年6月份以来,我先后到过一些城市作文明城市、城市和谐发展的报告。令我感到欣慰和高兴的是,各大城市的主要领导都把共建共享文明城市的成果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宗旨。为了体现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市民百姓共建共享的过程,所以在《测评体系》中反映市民参与率的问卷题目有17题,占总题数的19%;反映市民知晓率的问题6题,占17%;反映市民满意率的问卷10题27%。中央文明

4

办评选表彰文明城市的文件也规定,“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支持率”如为0分状态,则不得申报和推荐为全国文明城市。

三、《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结构、功能与方法

1、《测评体系》结构的说明 (1)“软”“硬”指标的比例

硬指标共25个,占111项测评内容的22.5%;软指标共86个,占111个测评内容的77.5%。软指标比2005版的63%提高了14.5个百分点。

(2)关于2008版指标体系与05版指标体系测评方法的比较 2005版测评体系中共有119项测评内容,涉及258个测评标准,使用各种测评方法278次。其中:

1、材料审核 2、听取汇报 3、问卷调查 4、实地考察

180个占64.8%

18个占6.5% 20个占7.2% 60个占21.5%

2008版测评体系共有111项测评内容,涉及276个测评标准,使用各种测评方法356次。其中:

1、材料审核 2、听取汇报 3、问卷调查 4、实地考察 5、网络调查

198次占56% 33次占10% 41次占12% 75次占21% 5次占2%

6、整体观察4次占2%

2008版测评体系与2005版相比,在测评方法的使用上,材料审核下降了8.8%,听取汇报增加了3.5%,问卷调查增加了4.8%,实地考察下降了0.5%,同时增加了网络调查方法,占2%。

2、《测评体系》的功能

5

2008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培训讲稿(定稿)

2008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培训讲稿(定稿)2008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若干理论和方法的解读鲍宗豪一、《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修改过程《测评体系》的修改工作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11月10日~2007年5月20日)2006年11月10日~2007年2月1日,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pf7h7i70a9s4tl8lgrm6o2vt5lzqa00cn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