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课标要求]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三条战线

(1)西线:位于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同德军作战。 (2)东线:位于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同德、奥匈军队作战。 (3)南线:位于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同奥匈军队作战。 2.“施里芬计划”

(1)目的:战胜法国及其盟国。

(2)特点:集中兵力在西线,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 (3)实施

①西线:法德双方发动马恩河战役,不久,德军被迫撤退。

②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等地,并且还深入到奥地利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4)结果: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阵地战。 [知识点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三条战线的地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帝国主义国家相互厮杀,形成了东线、西线、南线三条战线。其中,东线、西线是主战线。在东西线中,英、法、比军队与德军作战的西线更为关键。 二、“凡尔登绞肉机” 1.背景

(1)1915年,德、奥匈把进攻重点放在东线,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东线战斗,但德国的计划最后落空。

(2)1916年,战争重心重新回到西线,发动了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海上战场发生日德兰海战。 2.战况

(1)1916年2月,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为攻克凡尔登,德军出动了飞机和飞艇,使用了毒气弹。

(2)法军在总司令霞飞元帅指挥下顽强抵抗,逐渐摆脱了被动局面,并开始反攻,收复了

1

大部分失地。 3.结果

(1)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2)战争前后持续10个月,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4.地位: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

[误区警示]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但不是规模最大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 三、“索姆河地狱”

1.原因: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1916年6月下旬,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索姆河战役。 2.概况

(1)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150个师,英国首次使用新式武器坦克。索姆河战役到11月中旬结束。

(2)英法军队仅从德军手中夺取了大约200平方千米的土地。

(3)索姆河战役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双方伤亡人数超过凡尔登战役,达到130多万人,但仍未能决出胜负。 3.影响

(1)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双方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 (2)交战双方对继续战争力不从心。

[知识点拨] 德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应该为速决战,但是战争爆发后,现实告诉人们,与战前人们的估计恰恰相反,双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没把对方置于死地,战争变成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直到交战的一方无法坚持下去为止。

主题一 西线战场

1.“一战”为何会演变成持久战?

(1)德军战前计划的失误。德军在制订作战计划时,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认为西线战事可以速战速决,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协约国顽强的抵抗,特别是俄军的进攻使德军腹背受敌。

(2)协约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再加上当时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

2

器装备的使用,使进攻一方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3)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而德军是长途作战,主动入侵,使得德军受到了极大制约,尤其是由于其计划受挫,大战就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 2.1915年、1916年战争重心的转移是如何影响一战进程的?

(1)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英法在西线基本上处于战略防御,德国在稳定西线局势情况下,集中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结束东线战事,俄军节节败退。但德国因为战线的延长,无力继续进攻,被迫在东线转为阵地战。

(2)1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移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争主动权。通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同盟国受到了极大地打击,形势逐渐对其不利。

材料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情况

战役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双方投入兵力 152万人 112个师 150个师 双方伤亡总人数 35万人 70多万人 130多万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战期间的主要战场上的战争呈现什么特点?

答案 ①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 ②战争规模空前,异常残酷。

用两个“三”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4年。重心在西线,先西后东。 第二阶段: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

第三阶段:1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移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争主动权。 (2)三条主线:西线、东线和南线。 主题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其影响 1.为什么说1916年是一战中关键性的一年?

(1)从双方企图看,交战双方都想在这一年给对方以致命打击,赢得战争。

3

(2)从战争形势来看,这一年发生了三次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和索姆河战役,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

(3)从双方投入看,双方动用了大量兵力和最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和毒气弹。 (4)从战争结局看,交战双方特别是德国元气大伤,战争主动权开始向协约国一方转移。 2.分析战争长期性造成的影响

(1)战争的长期性对协约国集团有利,德国的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2)战争的长期性造成了巨大的消耗,打破了前后方的界限,参战国都把国家全部力量动员起来,以应付巨大的消耗战。

(3)战争的长期性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战火波及的地方逐渐由前线延伸到后方,平民也成为战争的对象。

(4)交战双方精疲力竭,难以为继,战争初期的狂热被战争的惨烈击得粉碎,厌战情绪弥漫在交战双方的民众当中,各国出现了反战浪潮。

材料一

(1)上面地图的空格中从左往右填注重要战役的名称依次是什么? 答案 从左到右依次是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 材料二

(2)上面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深层次的思考?

答案 一战过程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战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

4

酷。

图示法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局的演变

1.右图中的人物是德国战略家施里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的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 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解析 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强调速战速决。 答案 B

2.《圣诞快乐》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 A.南线—东线—西线 C.西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 D.东线—南线—东线

( )

( )

解析 注意时间的先后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即1914年、1915年、1916年。第一阶段中德国根据“施里芬计划”采取先西后东战略,第二阶段的1915年进攻重点放在东线,而1916年战争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故答案为C。 答案 C

3.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战争态势的主要特点是( ) 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

5

新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三条战线(1)西线:位于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同德军作战。(2)东线:位于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同德、奥匈军队作战。(3)南线:位于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同奥匈军队作战。2.“施里芬计划”(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pepi9fdtv8c83h0epna2cg5h8ins2016g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