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编写人:*** 审核人:***

课程编号:Z09201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护理专业

一、课程理念

(一)课程性质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为预防和控制临床相关疾病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学习专业课程、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学好本门课程对学习临床医学、临床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助产及医学影像等专业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既是学习各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过渡到临床的重要桥梁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培养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无菌观念和预防观念。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临床有关疾病的发病、传播、特异性防治及一些微生物与免疫现象作出解释。能初步运用消毒、灭菌、特异性诊断及防治方法,为预防和控制临床相关疾病奠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重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

(三)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容,第一篇免疫学基础,主要阐述了免疫学基本知识及免疫学应用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免疫物质,包括: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第二篇病原生物学,重点介绍了了常见的病原体的生物学特征、感染方式、致病特点及特异性防治措施。

(四)学习策略

本课程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注重学习本课程的知识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逐渐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与日常生活及临床疾病关系密切。故在学习过程中应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通过教学实验、实习培养在工作中运用微生物免疫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现象,试着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多读书、看报或看网络新闻,注意一些地区发生灾难等时候的免疫防御措施,将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与书本知识联

. 资料 . ..

系起来,巩固所学理论的同时,又加强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本课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免疫学部分、微生物部分和寄生虫部分。故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学习的层次性和条理性。学习过程中注意经常复习,巩固好基础知识。同时又要注意新出现的名词、概念和新理论的发现。

每个人的学习特点和方法各不相同,不同时期所适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同学们要自己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在不同的情况下适当更换学习方法。但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论采用哪一种学习方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努力积累,坚持不懈。

二、课程目标 章 次 知识目标 1. 掌握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绪论 2.熟悉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3.了解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与人体寄生虫学发展简史。 1.掌握抗原的概念、特性;抗原特异性;医学上重要的第一章 抗原 抗原及其意义。 2.熟悉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分类。 3.了解共同抗原与交叉反1. 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抗原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抗原与免疫系统的作用方式); 2.能理解抗原的概念、基本属性以及抗原特异性的形通过认识抗原分子在医药卫生领域中应用,关注免疫分子变化与解决医学问题的关联。 1. 能熟练掌握用于测定免疫学指标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能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与医学的密切联系 注意介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发展史,注意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同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信念。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应;超抗原的概念及意义。 成基础。 1.掌握T细胞、B细胞主要特点及功能; 第二章 免疫系统 2.熟悉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T细胞的亚群及功能;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3.了解淋巴细胞的分类。 4

通过课堂学习,感免1.能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 2. 培养学生的搜集免疫系统相关资料的能力。 疫系统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树立热爱医学科学的观念。 ... . .

章 次 知识目标 1.掌握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第三章 免疫分子 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3.了解了解HLA的结构;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1.掌握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 2.熟悉免疫应答的概念、类1.能理解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特点。 2.学会抗体的医学应用并能理解其意义。 培养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和整体化的能力。 1.能根据免疫应答的机理解释相关的疾病; 2.能理解 T、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基本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就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第四章 免疫应答 型及基本过程;体液免疫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概念及生物学效应。 程; 3.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耐受的概念及意义;免疫应答的调节。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原则。 3.能解释免疫耐受相关的疾病。 增强探索生命奥秘能解释各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机制。 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敢于创新、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第五章 超敏反应 2.熟悉Ⅲ、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各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3.了解其他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1.掌握人工自动和人工被动免疫法的概念、特点、用途;计划免疫的概念、程序、常通过免疫学应用的1.能理解生物制品的应用原则与计划免疫; 学习,形成未来自觉应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理论解决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六章 免疫学应用 用生物制品及注意事项。 2.熟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2. 学会应用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的概念,常用方法及用途; 3.了解细胞免疫检测的原理的及免疫细胞检测技术。 . 资料 . ..

章 次 知识目标 及方法。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 掌握病毒的结构与组成、1.根据遗传与变异特点,解抵抗力及病毒的致病性。 释生活中与病毒相关的疾第七章 病毒的基本特性 2.熟悉病毒性感染的防止原则。 3.了解病毒的增值过程及检病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治疗方案; 2.理解了解病毒的遗传与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病毒性感染的常用方法。 变异特点及其意义。 1.掌握常见病毒的感染方式及致病特点。 第八章 2.熟悉常见病毒的生物学特常见的病毒 性及防治措施。 1.能理解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测及防治防治原则; 2.能解释病毒属的共同生关注病毒感染与临床疾病的关联,形成未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自觉应用病毒相关的理论。 3.了解其他病毒的致病性。 物学特点与传播方式。 1.掌握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感染方式与途径。 2.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操作、条件致病菌及菌第九章 细菌的基本特征 群失调的概念。 3.熟悉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方式及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4. 了解医院感染的控制及细菌的培养。 1. 能理解各主要代表菌种的致病性。 2.通过学习常见病原菌的感染方式及致病特点,能解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3.了解其他病原菌的致病性。 3.学会各种消毒的方式方4

1.学会细菌的人工培养并能理解人工培养状态下细菌的生长状态与生长规律 2.能学会应用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通过组织分工合作、搜集分析资料、讨论组织发言容、幻灯制作及口头报告,养成“团队合作”精神。 1.掌握常见病原菌的感染方式及致病特点。 第十章 常见的病原菌 2.熟悉常见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培养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结构化和整体化。在面对大量知识时,能够“纲举目”,形成在学习中迅速总结要点和规律的能力。 理; ... . .

章 次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法并能解释其原理。 素质目标 1.掌握真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及菌落特征。 第十一章 真菌 2.熟悉真菌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3.了解常见致病性真菌的种类及所致疾病。 1.掌握人体寄生虫、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的概念。 第十二章 人体寄生虫学概述 3.了解寄生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掌握线虫与吸虫虫卵形态特点、致病性及防治原则;掌握猪肉绦虫与牛肉绦虫的区别;掌握阴道毛滴虫、疟第十三章 常见人体寄生虫 原虫形态特点及致病性。 2.熟悉线虫、吸虫的生活史,熟悉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及致病性。 3.了解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危害。 1.能解释各种常见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的发生机制; 2.能熟知生活中的致病性寄生虫的种类及所致疾病。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以整体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2.熟悉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和宿主的免疫作用。 学会寄生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和交流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解释各种真菌引起的疾病的发生机制; 2.能熟知生活中的致病性真菌的种类及所致疾病。 培养学生信息收集整理、知识综合运用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课程容

. 资料 .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编写人:***审核人:***课程编号:Z092011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学时:48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pe6g0xkqi3fmdy9ul8q7b8vd538ce00y3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