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狭义货币:M1=通货C+活期存款Dd+其他支票存款+旅行支票
2、广义货币:M2=M1+Ds储蓄存款+Dt定期存款; M3=M2+Dn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存款; M4=M3+L银行与金融机构外的所有短期流动资产。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即期交易);储藏手段;支付手段(跨期交易);世界货币。 4、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本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和商品经济一样,都是以私有制存在为前提的。
5、信用的基本要素:信用主体、信用标的、信用载体、信用条件
6、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
7、信用工具: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是贷者与借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工具。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要求信用标的具备可转让性,以充分满足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这就要求信用标的物由标准化的、可精确定价的和可广泛接受的载体来承载,这个载体就是具备充分流动性的信用工具。 8、主要的信用形式: (1、
商业信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往来时发生的信用,其主要方式是预付和赊销,相应的信用
工具是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作为典型的直接信用,具有交易直接而迅速、交易费用低等特点。此外,商业信用在一点程度上扩大了商品交换渠道,调剂了商品市场,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对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缺陷】:1--授信规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限制;3--商业票据接受性有限;4--信用链条具有不稳定性。 (2、
银行信用: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行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
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银行信用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等优势,它大规模地促进社会资金全方位、多层次流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能广泛地动员社会资金并进行全面的资金分配,不仅能提供信用,还可以创造信用。 (3、
国家信用:政府通过财政部门向国内外各类主体举借债务而形成的信用。既包括财政以债务人身
份所形成的债务,也包括以债权人身份所提供的信用。 国家财政部门弥补赤字的方法主要是举债。政府借债包括外债和内债:① 举借外债的形式包括向国外政府借款、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向国际银团借款和发行国际债券等。② 内债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发行国债,国债包括政府公债券(长期国债)和国库券(短期债券),其中国库券是主要形式。 (4、
消费信用:商业银行或专门的消费信用机构向消费者发放的以大型耐用消费品为抵押的贷款。
消费信用按信用对象不同可分为卖方信用和买方信用。卖方信用是信贷机构对商品批发或零售商融通资金,以使其有能力对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服务;买方信用是信贷机构直接对消费者提供融资,以使其能一次性向销售商购买消费品,然后按协议定期向信贷机构偿还贷款利息。当前主要的消费信用形式是买方信用。 (5、 国际信用:国际银行信贷;出口信贷;市场信贷;政府贷款;补偿贸易;国际租赁;国际金融组
织贷款。
9、信用工具的特征:1、偿还性:指信用工具按照其偿还期限要求偿还的性质。2、风险性:投入的本金和所获得的收入遭到损失的可能性3、流动性:短期内变现少受损失的能力,活期有完全流动性,定期存款流动性弱。4、收益性:收益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增值的基本目的。安全性与偿还性成反比,与流动性成正比;收益性与风险性和偿还性成正比,与流动性成反比。
计算:名义收益率:票面利息/票面金额;即期收益率:规定利息/信用工具市场价格;实际收益率=[(1+名义收益率)/(1+通货膨胀率)]-1 10、典型信用工具: (1、 (2、
短期信用工具:① 票据:商业本票、商业汇票、支票、银行汇票、信用证、信用卡 ② 国库券 长期信用工具:① 股票 ② 长期债券
11、利率计算题:I:利息、P:本金、r:利率、n:期限S:本利和 单利的计算:I=P· r· n S=P(1+ r·n) 复利的计算:S=P(1+ r) 的n次方 I=S-P 实际利率的计算: r=R-I=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现值=未来值/[(利率+1)的n次方]
12、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这种理论认为,利率不是在产品市场上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是在货币市场上由货币的供给和货币的需求决定的,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利率决定于货币市场供求的均衡水平。关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各自的变动,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性变量,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 忽略了投资和储蓄因素,是有缺陷的。
13、利率的决定原理:投资储蓄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IS-LM模型。IS(使投资与储蓄相等的利率和所得不同组合的轨迹)是减函数;L(需求)M(供给)是增函数。
14、利率的作用:利率是国家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在调节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对微观经济的影响:约束企业资金使用;改变个人金融资产结构;影响租金水平的变化。
(2、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1、调控整个经济社会信货规模。(中行提高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是全国信贷规模收缩)2、调整国民经济结构(采取差别利率)。3、调整经济增长节奏(经济过热时提高央行基准利率)4、平衡国际收支(逆差时提高利率,使国内经济降温,物价回落,出口增加吸引国际资本。内衰逆差并存时,降长期利率,提短期利率)
15、利率市场化:指利率市场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意义:我国的市场利率管制存在弊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动因:入世后的现实需求;能提高央行货币政策对金融运行的调控效率,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关键;能推进我国相关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抑制金融“脱媒”现象泛滥。
16、中央银行的性质: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与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与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17、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即国家赋予央行的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2)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为政府融通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的各项活动;实施货币政策,维持金融稳定、货币价值稳定、对金融业实施监管;(3)银行的银行,即中央银行充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保管存款准备金、改变准备金率。
18、央行货币政策目标:(1)物价稳定,即在经济运行中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相对稳定;(2)充分就业,即凡有工作能力并愿意工作者均能较易寻到适当工作;(3)经济增长,即由生产资源充分利用引致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诸指标衡量的增长率;(4)国际收支平衡,即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之后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的状态。
19、央行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货币政策(三大法宝):1、再贴现政策,具有警示性效应;2、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迅速但容易有负面作用;3、公开市场业务,通过买卖证券和票据,控制货币供应量。【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1)消费者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3)不动产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5)直接信用控制,如信用分配、利率限制、流动性比率;(6)间接信用控制,如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20、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即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各种中间环节相互间的有机联系或因果关系、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名义和实际变量的途径。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1)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即流动性偏好途径;(2)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即投资利率弹性途径。 货供增,利率降,投资增,国民总支出增,国民总收入增【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给是名义国民收入的基本决定力量。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货币供应量是决定性因素。 即货供增,人支出增,收入增。
21、商业银行就是运用公众资金、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并在经济生活中起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服务企业。
22、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是银行经营的基础。由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存款、借款、发型商业票据或金融票据)组成。【资产业务】:就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主要包括:现金资产、贷款资产、证券资产【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不用或少用商业银行自己的资金,而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它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主要有:结算类、代理类、信息咨询类以及其他类等:特点风险较小。信托租赁风险高。
23、商业银行的管理:【三性】经营方针:1、盈利性。是基本方针,从损益表中反映。2、安全性,会面临信用、市场、外汇、内部、政策风险。3、流动性即变现能力。
24、商业银行管理理论:①资产管理。②资产管理办法:资信评估6C原则品德、能力、资本、担保或抵押、环境、连续性;多样化资产;重流动。③负债管理:购买理论和销售理论。优:保持流动性,变被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