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修订:郑站立 时间:2019-7-22

课前案——问题引导·激疑自探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主干 问题探究 一、废井田,开阡陌 1.商周井田制有何特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公有制遭到点?与当时的分封制是什么破坏,出现。 关系? 2.井田制的内容 (1)土地名义上为,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 (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占有; “私田”是村社成员的,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实质:土地(实际上是周王土地私有)。 4.瓦解过程 (1)开始瓦解: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表现: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代表性的改革有 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合法化。 2.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2)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上废除了井田为什么走向瓦解? 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1.时间:时期,贵族占有土地所有权的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 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2.形式 (1)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掌握,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支。 发展的形式有哪些?哪些原(2)私有土地:自耕农个人支配使用的小块土地。 因使中国古代出现土地兼并(3)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其中最主要的途径现象?带来什么影响?封建是。 政府的很多限田措施能否杜3.均田制 绝土地兼并? (1)时间:公元485年,。 (2)原因: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3)目的: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经济。 (4)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 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并服徭役 和兵役。 (5)宋初,实行“田制不立”、“”的政策,使土地兼并非常激烈。 (6)到明清时期,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 普通。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地主的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 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关系。 4.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经2.发展历程 营方式主要有哪些?租佃关(1)产生:早在时期,租佃方式就已产生。到汉代,已比较普遍。 系日益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发展:宋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简析它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3)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租土地变的影响? 得更加有利可图。 3.影响:佃农对地主的相对削弱,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 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5.概括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课中案——合作探究·突破重难 重难突破 针对训练 一、井田制的特点、内容及其瓦解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2019?海南高考?3)唐宋时期,——《诗经·小雅·北山》 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材料二: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值(按:即使自己在公诉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 与雍子于朝。 ——《国语·晋语》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看出这种土地制度B. 加剧了土地兼并 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井田制的内容。 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3)材料三说明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 D.刺激了人口南迁 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 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 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二、封建时代的土地兼并 材料一 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杨文弱先生全集》 材料二 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胶滨语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材料三 徒党不下数千,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郡县。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王文成公全书》 3.(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文(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后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 综·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 (2)对于这一社会问题,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问题是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否得到了根本解决?原因何在? 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4.(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文 综·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 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三、均田制 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材料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魏书·食货志》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土地制度的实际情况,能否达到其目的?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5.(2019·海南单科·4)北朝 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 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 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 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 )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课后案——应用拓展·能力提升 1.与成语“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

2.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3.《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材料说明井田制下( )

A.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B.农民拥有土地的支配权 C.土地经营相对公平 D.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

4.唐朝均田制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如贞观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市)刺史长孙顺德以“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倾,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这说明唐朝均田制( )

A.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所松动 B.通过授田把小农固定在土地上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D.平均分配土地以缩小贫富差距 5.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A.千耦其耘式经营 B.井田制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6.“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土地兼并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时代要求,带来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7.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受益者是( )

A.地主 国家 B.农民 地主 C.农民 国家 D.国家 地主

8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A.千耦其耘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10.下列图表(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体现我国古代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趋势的是( )

A B C D

11.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1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13.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14.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56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的盛行 B.豪强地主强占土地

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15.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 ) 张文信于康海多边(处)租取田五亩,直价(租价)一亩麦小一斛……若到六月(租价)不了者,一罚入康(海多);若到种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罚二斛入张文信。两和立契书,画指为记。契两本,各执一本。 田 主 康海多 租田人 张文信 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 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 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年份 全国耕地面积 全国人口 全国征收的麦米豆谷 洪武十四年 (1381年) 3 667 715顷 58 873 305口 26 105 251石 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 8 507 623顷 60 545 812口 32 789 800石 净增数 4 839 908顷 1 672 507口 6 684 549石 材料二 元季丧乱,版籍多亡,田赋无准。明太祖即帝位,遣周铸等百六十四人,核浙西田亩,定期赋税。复命户部核实天下土田。而两浙富民畏避徭役,大率以田产寄地户,谓之铁脚诡……又以中原田多荒芜,命省臣议,计民授田……北方近城地多不治,召民耕,人给十五亩,蔬地二亩,免租三年。——《明史·食货志》

材料三 国初兵荒之后,民无定居,耕稼尽废,粮饷匮乏。初命诸将屯兵于龙江等处,后设各卫所,创制屯田,以都司统摄……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明会典》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从材料二、材料三中,找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3)应怎样评价朱元璋上述措施的作用?这些措施能否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弊端?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知识主干填充

一、1.井田制 2.(1)国家公有 (2)贵族 份田

3.国有制

4.(1)春秋 税制改革 齐 初税亩 私有制 (2)法律

二、1.战国 井田制

2.(2)自耕农 (3)土地兼并

3.(1)北魏 (2)土地兼并 (3)自耕农 (4)买卖 租税 (5)不抑兼并 (6)商品货币 三、1.租佃 2.(1)战国 (2)自耕农 3.人身依附关系 问题探究

1.商周井田制有何特点?与当时的分封制是什么关系? (1)特点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但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3)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4)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5)井田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2)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区别: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

②联系: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2.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为什么走向瓦解?

(1)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2)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3)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形成。

(4)各诸侯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废除旧制度,井田制逐渐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5)许多守旧落后的诸侯国不断被吞并,加速了井田制瓦解的进程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形式有哪些?哪些原因使中国古代出现土地兼并现象?带来什么影响?封建政府的很多限田措施能否杜绝土地兼并?

(1)形式:公田转化为私田、军功赏赐、土地买卖等。

(2)原因: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②政府原因:封建政府的政策,如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③其他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入土地兼并。

(3)影响:

消极影响:①农民丧失土地,阶级矛盾尖锐,加剧了社会动荡,导致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统治。②政府赋税减少,激化了国家和地主之间的矛盾。③导致地主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④封建社会后期,土地兼并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积极影响:①促使租佃关系的产生。②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以维护其统治。

(4)不能。因为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在封建社会,土地被视为各种形态财富的最终归宿,大地主力图扩大土地占有面积。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代表者,不可能从根本上去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故无法解决该问题。

4.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经营方式主要有哪些?租佃关系日益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简析它对中国古

代农业经济的影响?

(1)经营方式:自耕农经营、田庄式经营、雇工经营方式、租佃制经营等。

(2)原因: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土地兼并产生了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②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③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身份地位的提高。

(3)影响

①消极:佃农要遭受较重的地租剥削。

②积极: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5.概括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变化趋势:由土地公有变成土地私有,并且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主要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重难突破

一、(1)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前者是井田中央一区的土地,被贵族占有,后者是四周的土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材料三说明当时土地所有权的争夺普遍,表明井田制遭到严重破坏。 二、(1)土地兼并严重(或土地高度集中)。

(2)借鉴先代限田制、均田制等措施,限制土地兼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原因:土地兼并问题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统治者的改革,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3)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进行反抗斗争,力图通过暴力手段改变旧秩序。

三、均田制在北魏开始实行,隋、唐初继续实行。均田制是为保护自耕农经济,限制土地兼并,但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均田制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

针对训练 1.【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耕作技术的进步,与土地兼并的加剧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梯田适应了南方地形,推动南方的深入开发,故C项正确;材料人口南迁推动梯田的开垦,而不是开垦耕地刺激了人口南迁,因果颠倒了,故D项错误。

【答案】C

2. 【解析】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故A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故D项正确。

【答案】D

3. 【解析】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退,故A项错误;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主要与商品经济关系密切,但与农民租种土地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谈到的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有关,不能表明政府管理失控,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

【答案】B

4.【解析】意思是讲,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的雇工——即佃户,由勤劳、柔顺到懒惰、骄纵,雇工本身的劳作态度,雇工对地主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使佃户对地主的依赖关系松弛,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会吸纳周边农村地区大量人口的就业,会导致农业生产人口的大量下降,农村会出现“用工荒”,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高了,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佃户社会地位的提高,未涉及重农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佃户地位的变化,未体现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体是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而不是强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5.【解析】材料显示政府是分散土地经营,不是抵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对人口增长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以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C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是发展个体小农,不是稳定,故D项错误。

【答案】C 课后案 1.【解析】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度,它形似井字,条理有序,与材料符合,故选A项。 【答案】A 2.【解析】使用“耒”耕作,人们耕种十亩田地,使用铁器牛耕,人们耕田 “百亩”。从耕种十亩到百亩,铁器牛耕的推广是关键。

【答案】B 3.【 解析】井田制下,土地国有,没有土地兼并现象,农民也没有土地的支配权,土地所有权归天子,故A、B两项错误;“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反映出土地经营相对公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故D项错误。

【答案】C 4.【解析】规定占田的最高限额,有利于限制土地买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 【答案】C

5.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农民租种地主土地,收入各得一半,反映的是租佃式经营。 【答案】D 6.【解析】由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从而出现“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的结果说明,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故选D项。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整个封建社会中一直存在,宋代并未予以解决项错误。宋代经济发展不属于土地兼并的结果,土地兼并不能解决农业不景气问题项错误。土地兼并会带来阶级矛盾激化,因此不能保证宋代长治久安项错误。

【答案】D 7.【解析】均田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他们是直接受益者。农民得到土地后,要为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从而增加了政府收入,政府是最终的受益者。

【答案】C 8.【解析】题干中“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指的是贫农租佃富者之田,收入各得一半,具有租赁经营方式,反映的是租佃式经营,故D项正确。

【答案】D 9.【解析】井田制下土地不属于全体国民所有,而属于周王,排除A ;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排除C; 均田制开始于北魏,排除D。

【答案】B 10.【解析】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削弱。 【答案】B

11.【解析】地主与佃农间存在的是租佃关系,并非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在这种土地经营方式中,土地所有权归地主,而经营权归佃农,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产生了分离,故B项错误;从材料“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交租之外,两不相问”信息中,可以看出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故C项

正确;佃农有较大生产自主权,因此可以调动佃农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

【答案】C

12.【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富室田连阡陌”只不过是“为国守财”,一旦有“盗贼窃发,边境扰动”,那些“兼并之财……皆我之物”。可见国家不抑制土地兼并,以便将来筹集军费。

【答案】C 13.【解析】“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的大意是:民间土地私自买卖,而政府则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保护并对其征税。这反映出土地买卖的合法化,政府维护地权流转,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租佃关系,故A项错误;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不是土地的所有者,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能说明官府从土地买卖中征税,无法说明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故C项错误。

【答案】D

14.【解析】此题为根本原因型选择题。材料反映的现象为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答案】D

15.【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两和立契书”体现了公平诚信、自主自愿的契约意识,故D项正确;此田契为孤证,不能证明土地租佃在全国的推广,故A项错误;“开始”说的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均田制”为国家授田、百姓纳税的土地国有制,与本题无关,故C项错误。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16.答案

(1)明太祖统治时期,农业生产发展,耕地面积增加,人口增长,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 (2)调查全国土地,清查地主隐瞒的土地;奖励垦荒;军队屯田。

(3)朱元璋的上述措施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是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在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条件下土地兼并等社会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 - 图文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修订:郑站立时间:2019-7-22课前案——问题引导·激疑自探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主干问题探究一、废井田,开阡陌1.商周井田制有何特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pbwo8duu42b61z97l7x8uhsm07tfq0170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