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9. 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三, 判断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 )2. 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 .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 )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 )6. 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7.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四,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P8
答: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P15
答:(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P34-35
答案: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 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P43
答案:(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5. 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P60-62
答: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P94—95
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7.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125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8. 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141
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
资料
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 9. 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P150
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0. 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P170
答: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五,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P26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P50 答案要点:
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
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 (举例略)
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P67—74)
答案要点:(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P180 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
资料
《教育学》模拟试卷《教育学》模拟试卷 (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l、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源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的起源说。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 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4、上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
6、1 9 0 2年通过的“壬戌”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六、三、三”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孔子,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9、学生发展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 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 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 A. 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现场教学 D 、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 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班斯基 C 、布鲁纳 D 、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 开始的。
A 、评定学生操行 B 、教育个别学生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
A 领导地位 B 启发指导地位 C 顾问地位 D 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 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1、错 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 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 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5、正确。
《教育学》试卷 (第二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 5分)
l、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和发展阶段。
2、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3、发现学习模式是布鲁纳提出的。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遗传、环境、和教育。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 .
资料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7、1902年通过了“壬戌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制订,通常又称“六、三、三”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四个发展阶段。
9、好的测验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实用性 信度 效度 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衡量测验的质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优秀生的骨干作用和抓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1l、学校咨询与辅导一般可分为缺陷矫正、早期干预、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三种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 0分)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AC)。
A 发展方向 B 发展阶段 C 发展结果 D 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 教学工作 C 校外活动 D 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 )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 C 发展的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
A 教育目的,B 生产力发展水平,C 儿童的年龄特征,D 教师实际水平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 《论语》 B 《理想国》 C 《学记》 D 《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 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 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电化教学 B 复式教学 C 课堂教学 D 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 0分)
1、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1、错。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 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3、错。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4、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5、错。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是学生的自学法。
《教育学》试卷 (第三套)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 5分)
1、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自然美育、社会美育、艺术美育和教育美育。
2、咨询的主要方法有:1)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2)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3)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3、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1902年,称为壬寅学制。 4、课程结构最常见的结构形态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5、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6、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出生的第一年,第二次六、七岁,第三次青春期(1 4、5岁)。 7、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的核心,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社会的纽带,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选择教法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核心问题。是教育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 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
资料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 。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特殊认识过程 C 发展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 。 A 谈话法 B 复习课 C 单一课 D 综合课
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 A 孔子、苏格拉底 B 孔子亚里斯多德 C 孟子柏拉图 D朱喜苏格拉底 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 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布鲁纳 C 巴班斯基 D 赞可夫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8、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 。 A 审美教育 B 五讲四美教育 C 美好生活教育 D 美好思想教育 9、“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毛泽东说的。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 0分)
1、 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1、错。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2、错。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4、错。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 “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职称考试教育法规类试题(含答案)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6.《刑法》是规范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8小时,小学不超过6小时。 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
1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0.权利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并加以保障的人们所应当或可以享有的一种利益。 二、选择题(分单项选择和多向选择,共30分 ) (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 C ) A、优益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D、执行性
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