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批准(决定)逮捕条件的理解和把握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逮捕条件做了极其严格的规定,即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害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而且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被依法逮捕。《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规定了审查逮捕的条件,但是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法律条文仍存在不同理解和解释。
一、对“有证据证明”(即证据条件)的理解与把握
第一种观点认为,逮捕应当具备三个条件:1.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发生。这是逮捕的前提条件。这一条件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二是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的,三是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应当逮捕的,只是那些可能判处的最低刑罚为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相反,在采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方法足以防止其继续犯罪、逃跑、自杀、串供等干扰诉讼进行的行为时,不应当逮捕①。
第二种观点认为,批准逮捕原则上须具备两个要件,即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1.逮捕的形式要件包括三点:一是有权机关决定。二是须有合法证件。即“有逮捕证”是逮捕的一般要件。三是特殊情况下或对特殊对象的逮捕可以采取特殊程序。2.逮捕的实质要件有三点:一是罪疑条件。即必须有相当的理由说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被疑人的犯罪嫌疑,必须是有合理根据,客观的怀疑。二是罪重条件。罪重是指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必须达到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三是危险性条件。社会危险性,主要是指隐藏、毁灭证据,串供,逃跑等妨碍侦查和审判的行为以及实施新的犯罪②。
第三种观点认为,“有证据证明”即逮捕的证明要求。作为证明,一方面证据要有数量的要求,另一方面证据要有质量的要求③。
第四种观点认为,根据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是证据要件。法律对逮捕的证明要求不宜过高。只要有《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物证等证据中的任何一种证据能证明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即视为达到了逮捕的证据要件。二是罪行要件。三是社会危险性要件④。
综合分析以上观点,它们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发生”这一要件的理解。第一种观点重复了刑法条文明确规定的要件,没有再进行分析、理解,有点过于笼统。第二种观点从逮捕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进行论述,较为全面。对有证据证明的要求是有相当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不必达到“充分”或“已构成犯罪”的程度。这种观点未能就证据对犯罪事实的证明程度作出界定,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第三种观点只强调证据的质和量,理解起来过于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