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歌曲心得体会【精编三篇】
【篇一】
70年,弹指一挥间,但在“吃”的问题上人们却经历了不平凡的几个阶段:50年代,才解放不久,虽然农民分得了土地,组织了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热情也异常高涨,但积重难返,短时间内还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于是,“青黄不接”、“半年糠菜半年粮”仍普遍存在。我的家虽然是个“下中农”,但我仍天天缠着爷爷“要吃庄巷馍铺的白蒸馍”。
生活正在日新月异地向上攀升,祖国却遭遇到了三年困难时期。那时,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苏联逼债,全国上下、就连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内也得勒紧裤带过日子,我们一家人和许多家庭一样也倒退到了“穷得叮当响”的地步。“半年糠菜半年粮”又出现在农村中。那时,我在永济县开张中学任教,成天总是带领学生到滩地里挖野菜,把洋角角、地地菜都挖完了,榆树叶、刺蓬、灰条也被搙光了,还不够学生灶上吃;我虽然是个教师,但每次回家,母亲都会给我带一袋(用枕巾做成的袋子)蔓菁让我吃;人们都说,那一年是蔓菁和萝卜救了人,的确如此。那年冬天,到处是油菜地,一到晚上,油菜地里挤满了人,都是“偷偷”来掘蔓菁的,
队长见了也权当没有看见,为的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符屠”。当时,我在中学里教语文,语文课里也专门增加了乡土教材:《丁丑大荒记》,碑文确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如实记述了光绪三年在晋南一带所发生的旱灾给农村带来的灭顶之灾,它以雄辩的事实教育后人“当以耕九余三,耕三余一”“以足食为先务”“以食为民天”。可见,当时灾荒严重到了何等程度!
由于灾荒泼及面广,国家适时出台了票据政策,一切凭证购买。记得当时扯布得布票,吃粮得粮票,买肉得肉票,买副食凭得副食票,没有票证就买不到东西。一次,我去西安办事,忘记带全国粮票,吃饭就遇到了麻烦,饭都吃完了,却拿不出全国粮票。一个红领巾见了,急忙给了我半斤粮票才解了我燃眉之急。
我们运城盛产小麦,但我们的供应标准却是每月28斤,细粮却只供30%,“吃不饱”是个普遍问题。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就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于是,粮食成倍成倍往上长,小麦亩产七、八百斤,玉米亩产双千斤,人常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粮食市场也开放了,只要有钱就不愁买不到粮食,一日三餐的餐桌上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鸡鸭鱼肉、精粉大米成了家常便饭,原来饭桌上几乎没有白
蒸馍,现在的饭桌上黄金糕却成了人们养生的追求;原来餐桌上的野菜,是被逼无奈,生活所迫,现在餐桌上的“野菜”却成了人们养生的一种奢求,一种享受;原来很难吃到的大米白面、精粉、精米,不但在餐桌上屡见不鲜,而且有不少还被粗茶淡饭所替代,不是食客“吃不起”,而是食客们专门点的“金饭谱”,因为食客认为,“以粗代细”已经成了他们“健康之必须”;过去人们所羡慕的“下馆子”现在也成了寻常事,而且把进农家乐,吃农家菜,吃粗粮野菜当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走,到农家乐去!”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因为进了农家乐,才能满足他们对“土”的、“野”的和“粗”的需求。
【篇二】
国家在飞速发展,时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2024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中国将开启新的篇章,踏上新的征程。仰望星空,心怀梦想。为梦想而战,让我们为梦想而站立起新的高度。时代在新,我在行。
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必须扛起振兴国家的大旗。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周恩来总理也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足以说明青年的国家的重要性。我们是国家之脊梁,时代之脉搏,振兴国家,不负韶华,我们应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