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知识要点归纳
一 文化与生活 1、文化: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
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一定没有法律、政治、经济 *****4、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
经济的文化含量提高: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文化的经济功能增强: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是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
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7、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8、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9、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种文化的多样性,是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2)文化多样性表现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伦理、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的多样性。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
(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6、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商人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7、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及其特点
(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的特点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8、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可以增进中国对世界的了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2)可以扩大影响,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帮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建设成就,传播中国的文化艺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3)可以营造有利于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进程,参与世界文化市场的竞争。 9、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的继承(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理论、学术、道德,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发展影响)10、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2)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11、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制度的更替。(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4)教育方式的变革。 *****13、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文化继承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4、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15、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16、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17、创新与借鉴、融合
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可以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相互借鉴,可以“取长补短”;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能够突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要克服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要克服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8、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9、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1、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不仅仅是指文学,好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曲等多种形式。 (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4、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5、什么是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民族精神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6、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
(1)要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4、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1)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3)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 5、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6、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8、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和必要性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10、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群众服务体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建设
(3)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13、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14、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15、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和八荣八耻。 16、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