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变异与进化
1.阐明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阐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
原因。 3.描述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 4.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5.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6.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7.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 8.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 9.说明自然选择导致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 10.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11.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12.活动:(1)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3)探讨耐药菌的出现与抗生素滥用的关系。
?[疏漏诊断]
1.有关生物变异的正误判断
(1)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 √ ) (2)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 )
(3)秋水仙素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加倍( × )
(4)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 )
(5)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
2.有关生物进化的正误判断
(6)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 ) (7)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 (8)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 )
(9)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 ) (10)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 ) (11)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 ) ?[长句冲关] 1.概述性知识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人工诱导多倍体时,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迁移等。
(4)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程序性诱问
(5)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不只有基因突变,其依据是原核生物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因DNA的转移而发生基因重组(如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时,会因基因重组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菌)。
(6)杂合二倍体植株经单倍体育种所得植株是二倍体,其原因是杂合二倍体进行单倍体育种,首先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只含1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纯合的二倍体植株,筛选得到所需的新品种。
(7)一般生物体的体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有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请作出解释。有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减少一半,但可能含一个染色体组,即贮存着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套遗传信息。
微专题1 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1.可遗传变异的“四大”易混点
2.“二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1.(2019·高考江苏卷)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解析:选A。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则模板链对应的碱基由CTC变为CAC,并不影响DNA中A与T和C与G的对数,故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不会发生改变,A项错误;由于血红蛋白β链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故血红蛋白β链的结构会发生改变,B项正确;镰
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呈镰刀状,容易破裂,C项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项正确。
2.(2018·高考全国卷Ⅰ)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解析:选C。突变体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是因为体内不能合成氨基酸甲,原因可能是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要的酶活性丧失,A不符合题意;一般来说,大肠杆菌突变体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正常情况下,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不能改变突变体N的遗传物质,也就不能使N转化为X,C符合题意;细菌间可以发生DNA的转移,使受体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并且改变是可以遗传的,因此,将两个突变体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可能会长出大肠杆菌(X)的菌落,D不符合题意。
3.(2019·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解析:选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可能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A错误;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以及基因的显隐性等,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经加倍处理后,其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成为可育的植株,可用于育种,C正确;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不变,D错误。
本部分多以选择题形式直接考查三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三类变异的产生原因、特点、与遗传规律综合分析、育种方式及相关实验分析,一般难度不大。
一、考查生命观念
1.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基因中增加了若干对脱氧核苷酸属于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同种生物相互杂交的过程中
D.发生在玉米花药中的变异比发生在根尖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解析:选C。一个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正确;基因重组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如基因工程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它实现了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重组,C错误;发生在玉米花药中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D正确。
2.下图表示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方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新的基因型,⑥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新的基因 B.④⑤过程的育种和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均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②③过程自交的目的不同,后者是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
D.图中A、B、C、D、E、F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等,通过⑦过程产生的新物种的染色体数是B的两倍
解析:选D。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型,⑥过程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A正确;④⑤过程为单倍体育种,⑦过程是多倍体育种,它们的育种原理相同,均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B正确;②③过程自交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产生符合生产要求的性状,后者是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C正确;图中E幼苗是由花药发育而来的,为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C品种的一半,D错误。
育种方式及原理辨析
(1)诱变育种原理
(2)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