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教师职业的特点:长期性和复杂性;延续性和艰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个体性和群体性
2、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价值):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
3、道德与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相比较有其特殊属性体现:首先,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表现在人们的视听言行之上,深藏于习性品格和意想之中;其次,道德的调节手段是非强迫性的;再次,道德是自律和内化的规范;最后,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益的节制和牺牲为前提的
4、职业道德特征:内在的稳定性;形成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适用对象的限定性
5、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表现方面:理想、态度、义务、技能、纪律、良心、信誉、作风
6、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意识水平高层性;道德境界高尚性;道德意识自觉性;行为举止示范性;道德影响深广性;道德内容先进性
7、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及各自表现:一、调节作用: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写作的教育凝聚力;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二、教育作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促进作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三、导向作用:激励;控制;调整;矫正。 四、促进作用: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确定依据:反映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 2、基本原则:集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教书育人;乐教勤业;教育民主;教育公正;人格师范;依法执教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1、教师公正的决定因素: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制约;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生情况的认识水平;取决于教师觉悟
的提高
作用: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教师威信;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
2、教育义务的作用: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的“冲突情势”,保证教育劳动顺利进行;使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在教育劳动中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3、教师荣誉的内容体现方面:光荣的角色称号;无私的职业特性;崇高的人格形象;丰厚的劳动回报
正确对待荣誉的要求:要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要处理好自尊与谦逊的关系
4、教师威信的意义: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基础;直接影响教育劳动的效果;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积极精神因素
形成途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日常的师生交往;第一印象的建立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基本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在教育职业中的道德规范及各自意义与要求
热爱教育、乐于奉献: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
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兢兢业业,扎实练就基本功
严谨治学、提高水平:意义: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要求:好学不倦,精通业务;把握规律,科学施教;严于律己,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3、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及各自意义与要求
热爱学生:意义:爱是学生的需要;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 要求: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
尊重学生:意义:学生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求: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个性
了解学生:意义:教师培养爱生之情的需要;教育学生的客观需要。 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克服某些心理效应的影响,深入地了解学生 公正地对待学生:坚持教育公正不仅有其实现公正化教育目的的要求,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所必需。教师必须具有一颗无私的心
严格要求学生:意义:爱的体现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促其成才的需要。 要求:谆谆善诱,诲人不倦;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合理要求,持之以恒
教学相长:要求:不断地从学生的“学”中汲取营养来改进自己的“教”;真心实意地欢迎学生指出错误并勇于公开承认错误;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不同于自己看法的独立见解;有欢迎、鼓励和支持学生超过自己的宽阔胸怀 4、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及各自意义与要求
尊重同事:意义:是尊重人的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 要求:尊重同一学科的同事;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不同年龄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领导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
团结协作:意义: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是教师人格的必备要素;是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保障。 要求:谦虚为怀,有自知之明;严于律己,以诚待人;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敢于竞争,乐于进取
公平竞争:意义: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要求: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教师要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维护集体荣誉:集体荣誉感是集体凝聚力的来源。集体荣誉感意味着敬业乐群。要把为社会、为集体做贡献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5、在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及各自意义与要求
依法执教:意义: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的;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的;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必需的;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的。 要求: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奉公守法的模范
爱岗敬业:意义: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源泉;爱岗敬业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 要求:热爱教育,乐于从教;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廉洁从教:意义: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是为师立教的根本;是“树人”的根本人格条件;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活的源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的重要因素;是转化社会风气的重要举措。 要求: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发扬奉献精神,淡泊功名利禄;接受外
在监督,增强廉教意识
为人师表:意义:既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要求:语言规范健康;教态高雅自如;仪表朴实大方;身教重于言教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1、意义:是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任务和内容:提高认识;陶冶情感、磨练意志、坚定信念、培养行为 3、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是培养教师社会主义师德品质的重要环节;是纠正不良教风、校风的有力手段;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特点:职业针对性;自教互教性;同时多端性;渐进重复性
原则:传授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批评疏导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榜样引导与正确舆论相结合;理论灌输与多种活动相结合;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
方法:说理疏导;榜样教育;实践锻炼;对比教育;情感陶冶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是教师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基本原则:知和行的统一;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个人和社会结合;继承和创新结合
方法:致知、内省、慎独、学习、践履
5、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是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是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过程:提高认识;培养情感;坚定信念;磨练意志;培养习惯 条件:社会道德教育;个体道德修养;道德评价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作用: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的形成起到保障、维护作用;是使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对教师个体思想、行为的道德价值起评判作用;是调节教育人际关系的杠杆;是改善教师职业道德氛围的有力武器
功能:评定;分析反馈;预测;导向 标准:善恶;职责;素质
依据:动机与效果统一;目的和手段统一;理想与现实统一
2、方式和方法的外在形式:学生评价;他人评价;社会评价;传统习俗 具体方法:外部评价:相对;绝对;定性;定量。自我评价:参照、量表自评、横向比较、期望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