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对不起,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学术研讨会,我也不会写论文,你可能认错人了。”最后谁入选了?是这位说老实话的人。
这就是采用了品质主导法,也是招聘常用的一个方法,叫声东击西,里面是有陷阱的,看的是他的品质。而一旦招聘进入了企业,考核目标是实现最后的结果,而不是看他忠诚品质,这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品质只占很小很小的比重,100%里只需占5%就可以。 □ 行为主导型
行为主导,是说具体都干了些什么。强调的是过程,干了什么跟目标最终的实现没有关系。 【案例说明】
有一个主人逼迫他家的大花猫必须每天抓一只老鼠来向他报告,以此判断它的能力怎么样,抓到一只老鼠就给一条鱼吃。这个猫想:我怎么能天天完成任务呢?老鼠也不能天天捉到呀?结果它去找老鼠商量,说咱俩达成一个协议,你每天8点的时候在洞口出现,我就跑过来咬住你的脖子,但是我不吃你,我咬着你到主人那儿转一圈后,我还把你放回去,然后,第二天你还给我出来,我再咬着你到主人那转一圈,你让我完成指标,让我得到鱼,我保证以后不吃你,好不好。最终猫和老鼠达成协议。
这只猫就是行为主导型,它一直是在工作,但是,跟最终的结果几乎是不挂钩的。 □ 效果主导型
效果主导,是强调结果,干出了什么成绩。 【案例说明】
小张是公司的财务人员,工作一直非常辛苦,经常连夜的加班、报帐、算帐,等到年终考评结束后,经理在5分里头给他打了个4分。
那么这4分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没有评5分?经过反馈,部门经理说:每次交财务报表,小张总会拖后几个小时或半天,总是错过最后期限,我真拿他没办法。作的表不是这儿连不上,就是哪儿出现小错误,问题虽不大,但老犯同样的错误,他每天加班,就是不出活。
这就是结果让人不满意,没有达标。采取效果主导的办法,以最终目标为准,进行评估,列出理由,员工都会心服口服的。我们推崇第三种效果主导型。
【自检】
结合下表,复习绩效考核的类型及其特征,并简要阐述自己在工作中会采用哪种考核类型,说明理由。
□ 绩效考核的类型
【本讲总结】
本讲主要学习了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的角色分工,如何制定经理指南,如何策划及实施经理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培训。
人力资源部怎么帮助经理和员工安排培训。经理培训采用模块制效果最佳。介绍了绩效考核的三种类型:品质主导型、行为主导型、效果主导型。建议您在日常的考评中主要看效果,少看品质和行为这两方面。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讲 常用的绩效考评方法(一)
【本讲重点】
·雇员比较系统:排序法、平行法、硬性分布法 ·尺度评价表法
·行为定位等级评价法
·排序法 ·平行法 ·硬性分布法
一、雇员比较系统
□ 雇员比较系统包括三种考评方法 1、排序法(Ranking Method)
第一种,叫排序法。从这个词面上可以看出来,排序法就是把部门的员工按照优劣排列名次,从最好的一直排到最后一名,这就叫排序法。 表5-1 排序考评表
我们根据什么指标来排的呢?比如,销售部门人员就可以制定一个销售利润的指标,根据这一指标进行排序,用以衡量这个部门的销售人员,谁拿的单子总和后利润最大,他的排序就最靠前,就是第一名。其次第二名、第三名,谁的利润最小排在最后一名。也许今年排行最后一名就可能被末位淘汰了。
排序法的重点是:在部门里选取一个衡量因素。
比如,针对业务员开发新客户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排序。好处是什么?就是针对业绩来说,这个部门谁好谁坏,一目了然,给你加薪、发奖金,还有提升谁,不提升谁,淘汰谁,培训谁,可以做出一个非常公正的判断。它的坏处是什么?坏处就是太简单了。每一次排序只能找一项最基本因素。有时业务员考虑销售的利润非常大,而放弃了开发新客户,只是维持一两个老客户,他能得到很高的利润,但是他不开发新客户。这是排序法一个比较短视的地方。
排序法的特点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门经理对员工的看法。所以,有时会有一些误区。操作简单,仅适合正在起步的企业采用。
2、平行比较法(Paired Comparison Method)
平行比较法是员工和员工的平行比较。 举例:表5-2平行比较考核表 注:+:好于 -:差于
根据每一个特定指标空格内所得“+”的个数之和排序,则乙为最好。
比如,你的部门里一共有五个员工,你选定一项衡量指标,在这项指标上谁好,谁差一些,甲跟乙相比打一个分数。甲比乙强,甲就是+号,乙就是-号。排完以后,甲再跟丙比,在这项指标上谁好,谁稍微差,比完了以后,甲再跟丁比。然后,甲再跟戊
比,甲比完了四个人,看这里面甲比谁更好一些,比谁更差一些,甲一共有多少个+号。然后,乙再跟丙、丁、戊比。当然参考的都是同一种衡量标准,如销售业绩,开发新客户的人数。
你会发现,这种方法也是人跟人比。好处就是谁好谁坏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对你涨工资、发奖金、提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缺点是只比较其中的一
项因素,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门经理对员工的看法。绩效考评人跟人比,非常简单,但是,它最大的劣势是,人的主观性比较大一些,对经理的要求很高,要求经理有能力做公正客观的评价。 3、硬性分布法(Forced Distribution Method)
硬性分布就是强迫给员工分布,分布什么呢?
比方说,有的企业里有20%的人是优秀,就是5、4、3、2、1分里,他都得五分。80%的人为三分,三分达标。而在一个正常运作的企业里,这种现象是不太可能存在的。企业里怎么就没有人得一分呢?全是三分达标?为什么?是因为经理心特软,他手下留情。
对很多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正常的企业会按正常的曲线分布。也就是说,优秀员工总数超不过10%。同时一定会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表现比较差,不能达标,这一部分人绝不可能是零,约有5%到10%左右,另有一半的人表现平平,只能是达标。这就是一个正常的曲线分布。如: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有一个误区,就是说,员工达到了今年的标准,通常经理们都给4分,4分是什么意思呀?是远远的超过标准。这说明经理们“心太软”。所以,不管考评方法有多少种,但实际上真正的关键是打分的人。表格再漂亮,方法介绍得再仔细,经理们给员工打分时,也难免会陷入种种误区。
雇员比较系统的优缺点
二、尺度评价表法(Rating Scale Method)
定义:什么是尺度评价表法?
举例:下列表中的六点内容,每一点都用5、4、3、2、1作为一个评定尺度进行评定,根据员工行为表现,看看员工每一考察点在哪个尺度上,这样的评定方法叫尺度评价。 尺度评价法
尺度评价表法的优缺点
三、行为定位等级评价法(BARS)
□ 定义
行为定位等级评价法,是通过一张行为定位等级评价的表格将各种水平的绩效加以量化,用反映不同绩效水平的具体工作行为的例子来描述每一个特征。
举例:考评销售代表处理客户关系的等级评定。行为定位等级评价(BARS)是这样测定的: BARS例子:销售代表处理客户关系
把销售代表处理客户关系,从最好到最不好列一个顺序,就是将他的行为排列成一个顺序,就叫行为定位等级。他做的事情符合第一级,就打六分。如果,他做的最不好,经常让客户等,并且说这事儿跟我没什么关系,发现被考评的这个销售代表经常这样干,那他就是一分了。这样评出来的分数相加,就是这个销售代表处理客户关系的一个总的分数。
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评估方法。当看到自己得分低,就知道下一回该怎么干可得高分。这个方法很好、很实用。
□ 行为定位等级评价法的五个步骤 步骤1 获取关键事件
把所有的销售代表聚集起来,请销售经理和第三方的一个顾问坐在一起,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大家来谈:一个销售代表如何处理客户关系,销售代表都做什么事情,不分好坏全都说出来。 步骤2 建立绩效评价等级
挑选几件具有代表性的事情,并定下打分等级。自己定个位。 步骤3 关键事件重新分配
销售代表举了好几十件在处理客户关系时要做的事情,然后,由人力资源专家,或者请专业顾问,把这几十件事重新划分出好与不好,把它分类、分档。 步骤4 关键要素评定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包括好的和不好的。 步骤5 建立工作绩效考评体系
定位等级评价法的优缺点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讲 绩效考评常用的方法(二)
【本讲重点】
·行为观察量表表 ·关键事件法 一、行为观察量表法(BOS)
□ 定义
行为观察量表法,是指包含特定的工作绩效所要求的一系列合乎希望的行为的表单。 □ 行为观察量表
举例:考评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 BOS例子:管理技能
【自检】
请你分析一下行为定位等级评价法(BARS)与行为观察量表法(BOS)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行为观察量表的优缺点
二、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Method)
□ 定 义
关键事件法,是观察、书面记录员工有关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事实。它是由两个美国学者FLANGAN和BARA创立的,包含了三个重点:
第一,观察,
第二,书面记录员工所做的事情, 第三,有关工作成败的关键性的事实。
关键性事实是指一个员工在考评期内,干了哪些很出彩的事情,干了哪些不好的事情,按时记录下来。等到最后考评打分时,把工作日志拿出来,会很清晰、很明了这个员工所做的好事和不好的事情,有助于最后打分作出判断。
□ 记录关键事件的STAR法
下面将介绍的STAR法,是由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一种方法;由于STAR英文翻译后是星星的意思,所以又叫“星星法”。星星就像一个十字形,分成四个角,记录的一个事件也要从四个方面来写:
第一个S是SITUATION———情境。这件事情发生时的情境是怎么样的。
第二个T是TARGET———目标。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第三个A是ACTION———行动。他
当时采取什么行动。
第四个R是RESULT———结果。他采取这个行动获得了什么结果。 连起这四个角就叫STAR。 【案例说明】
安妮是公司的物流主管。物流主管负责将客户从海外运过来的货,清关、报关,并把货提出来,然后按照客户的需求运到客户那里,负责整个物流的顺利进行。
这家公司很小,共有20位员工,只有安妮一人负责这项工作。物流工作除了她再没人懂了。在刚进行完一月份考评后,安妮二月份就发生一件事情:她80多岁的祖母,在半夜里病逝了。她由祖母从小养大,祖母的病逝使她很悲伤。她为料理后事,人很憔悴,也病了。碰巧第二天,客户有一批货从美国进来,并要求清关后,要当天六点钟之前准时运到,而且这是一个很大的客户。安妮怎么做呢?她把家里的丧事放在一边,第二天早上九点钟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她的经理和同事都发现,她的脸色铁青,精神也不好,一问才知道家里出了事。但是,这个小女孩什么话也没说,一直做着进出口报关、清关的手续,把货从海关提出来,并且在下午五点钟就把这批货发出去了,及时运到了客户那里。然后,五点钟时,她就下班走了,可公司是六点钟下班,她提前走了,回去处理祖母的丧事去了。
这是一个关键性事件。如果这件事情她的部门经理没有发现,不记下来,或者人力资源部也没有发现,那在其他员工的眼里,六点钟下班,她五点钟就走了,会认为是早退。但是,如果部门经理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件事情,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儿,会发现这是很光彩的事情。如果她的祖母没有去世,那帮助客户快速办理货物,这是一个物流主管正常的工作,是不会记下来的。但这一天,她置个人的事情于不
绩效管理实务(张晓彤)--共享资料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