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 号参赛选手郑方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安塞腰鼓》。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情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分析这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首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安塞腰鼓》的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宣泄磅礴的力量的美文。安排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文独出机杼的艺术构思,美轮美奂的修辞手法,奇伟磅礴的意蕴境界,长短结合的语言韵律,使全篇形神飞动,气韵流转,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鼓荡澎湃的生命活力。学生通过阅读本文,将看到作家对艺术的独特体验和感悟,领悟作家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 “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要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立足本篇课文,《安》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想。所以,结合本单元特点及可操作性,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章简洁、凝练、诗化的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质疑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本文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高度统一的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和其中的生命律动;理解作者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品读,赏析文中简洁、凝练、诗化的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质疑探究的能力,理解作者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高度统一的写作方法。 (四)课时安排
《安塞腰鼓》是讲读篇目,根据已经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安排为两课时。
二、其次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本课的教学方法,行为策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我将以开放的思维和现代教育模式来讲授本文。具体采用激发兴趣法、美读感悟法、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着力于因材施教、因文施教。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快乐教育”、“情境教学”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情感熏陶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本节课我采用把课文、多媒体课件、鼓乐声相结合,寓情于景的方法,为学生创设和谐、快乐的学习情景。
(二)美读、感悟
新课标强调要把琅琅的读书声还给课堂,“三分文章七分读”。这篇文章语言颇有气势,且极富音乐美,更需要通过吟咏朗诵来传情和悟情。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
读法教学,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的美。
(三)搭建探究平台,开展问题引导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加强“求新求变,引发创意”的问题意识,所以我不仅要认真策划解读、鉴赏中的探究性问题,同时,还要在鉴赏中鼓励、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精彩处、动情处、疑难处自主探究、发问。
三、再次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本课的学情分析、学法指导
(一)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能够从《安塞腰鼓》中感受到文章的豪放美,但是文章深厚的内容和奇特的形式必然会给十几岁的学生带来阅读的障碍与思维的困惑,我认为这同时更会激起他们探究的火花。
(二)与教法相配合,我将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读,即朗读法揣摩文章语言,感受作品蕴含的情感;通过思,即让学生使用勾画圈点的方法勤动笔墨,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议,即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写,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特点,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三)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一个教育目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四、最后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析 (一)形象感知,在鼓乐声中导入课文
在新课开始时给学生播放安塞腰鼓在黄土高原上的表演片段,让学生看到原汁原味的安塞腰鼓,听到真实、自然的安塞鼓声。在激昂的鼓乐声中导入课文: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感受这一曲表现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倾听这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的诗性礼赞,去欣赏、感悟安塞腰鼓雄浑的气势和独特的魅力吧!
(二)创设情景,在鼓乐声中感受生命的激情
1、我把鼓乐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鼓声的伴随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乐快速跃动的节奏,烘染出的灼人氛围和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可以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并从中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激情。
2、用文中的词、短语或者句子补充 “……的安塞腰鼓” 这一句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说明自己的感受。力求从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中感知文章,初步感受腰鼓的震撼力与其中蓬勃的生命力。
(三)精读文章,在鼓乐声中领略语言的美感
安塞腰鼓作为一种舞台艺术,无疑是“美”中的精品。课文成功地用文学的形式对之进行描绘,且把文学的“美”与舞台艺术的“美”融为一体。铿锵的短句,激昂的排比,迅猛的节奏使文章语言颇有气势,又使情感表达得酣畅淋漓,充分体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可谓是形神统一。
1.首先,采用美读策略,引导学生读出诗意美,画面美,气势美。教师在学生品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诵读指导。例如:在品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一句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让学生朗读:①学生激情朗读(重在体验情感)②多媒体配乐范读(重在指导学生感受气韵)③学生配乐朗读(重在加强体验)④师生集体诵读(重在增强气势)。
2.评点式品读,寻美点比赛,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用情、用心品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说出你认为好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美在……”的句式叙述出来。可从词语、句式、修辞、
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教给学生这样的真谛“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关键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四)质疑探究,在鼓乐声中激活思考
让学生自由提问,质疑探究,说说现在你新发现的问题。 发现教育学认为:“当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较为典型的问题,而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总是有更大的兴趣,又将主动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教师要巧妙点拨,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激励学生质疑,如:“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何在?文中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这句话怎么理解,等等,以此打开学生发问的大门,激活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感悟生命,在鼓乐声中放飞创新的翅膀
在鼓乐声中,学生认真品味了课文,听到的是震撼人心的声音,读到的是一句句鼓点式的文字,显现在脑海里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1、这时,让学生对安塞腰鼓的描绘进行再创造,具体的作法是:让学生双目微闭静听鼓乐,在想象和联想中从自己的角度去感受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在此基础上,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2、让学生把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悟用一句话抒写出来,可以仿写“生命就像——”的句式,引导学生围绕生命、力量这个主题说说自己的感悟,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
(六)作业设计,在鼓乐声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借鉴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特点,进行创新型写作尝试:请你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发挥想象和联想,描写生活中的一种声音,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七)总结归纳,在鼓乐声中完成主题的升华
《安塞腰鼓》的气魄是震撼人心的,作者从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中发现发掘出了陕北人的元气和神魂,发掘出中华民族的生命本质。作者以大泼墨、大写意的笔法,自由挥洒,使这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犹如绽放在黄土高原上的一朵奇葩。我想,我们只有像作者笔下的陕北人民一样热爱生命,笑对人生,才能做到生如夏花之灿烂,生如腰鼓之激昂!
(八)板书设计
如果说练习是对教学内容的检测,那么板书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本课板书设计遵循简明精练,突出重点,形象美观的原则。
安塞腰鼓
刘成章
语言形式
内容表达 形神统一
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