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选:C.
13.(2分)(2017?桂林)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 ) A.密度
B.颜色
C.气味
D.熔点
【分析】根据气体的收集方法推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这种气体不溶于水. 【解答】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故选:A.
14.(2分)(2017?桂林)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物质为易溶物质 B.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温度升高,c物质溶解度减小
D.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20℃时,b的溶解度大于10g,故b物质为易溶物质,正确; B、在一定的温度下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在20℃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错误;
C、据图可以看出,温度升高,c物质溶解度减小,正确; D、据图可以看出,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正确;
故选B.
15.(2分)(2017?桂林)关于化学反应C+O2
CO2,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变 B.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C.该反应放出热量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6.(2分)(2017?桂林)镍(Ni)和锰(Mn)都是重要金属,将Ni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Cl2溶液中,Ni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Cu、Mn、Ni B.Mn、Ni、Cu C.Ni、Mn、Cu D.Mn、Cu、Ni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判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镍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锰比镍活泼;将插入CuCl2溶液中,镍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镍比铜活泼.则Mn、Ni、Cu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n>Ni>Cu. 故选B.
17.(2分)(2017?桂林)蒸发食盐水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B.当蒸发皿中有少量固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 C.停止加热后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D.停止加热后还需要继续搅拌
【分析】根据蒸发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刚加热完的蒸发皿温度较高,停止加热后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以防止烫坏实验台,故选项说法正确.
D、停止加热后还需要继续搅拌,以防止残留的液体受热不均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8.(2分)(2017?桂林)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
序号 A
实验操作
向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滴加
盐酸
B
向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蓝 现象 产生气泡
结论 NaOH已部分
变质 该溶液一定是
碱溶液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满某气体的
集气瓶中
D
向碘化钾、稀硫酸和淀粉的混合
溶液变蓝
该食用盐为加
木条熄灭
该气体是CO2
液中加入某食用盐
A.A
B.B
C.C
D.D
碘食盐
【分析】A、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B、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等都不能燃烧,都不能支持燃烧; D、碘能使淀粉变蓝色.
【解答】解:A、向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滴加盐酸时,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一步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可能是完全变质,也可能是部分变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向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因为碳酸钠虽然是盐,但是水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稀有气体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向碘化钾、稀硫酸和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某食用盐时,溶液变蓝色,说明该食用盐为加碘食盐,其中的碘酸钾和碘化钾、稀硫酸反应生成碘,碘使淀粉变蓝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9.(2分)(2017?桂林)X、Y、Z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物质类别不同,常温下,X、Y可分别与Z溶液反应生成不同的气体,则Z一定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分析】根据常见产生气体的反应可知:初中遇到的气体制备有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和氨气,X、Y、Z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物质类别不同,所以应为酸碱盐,不可能是氧化物.可知不同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氨气,所以Z即为铵盐也为碳酸盐,如碳酸铵或者碳酸氢铵.
【解答】解:根据常见产生气体的反应可知:初中遇到的气体制备有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和氨气,X、Y、Z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物质类别不同,所以
应为酸碱盐,不可能是氧化物.可知不同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氨气,所以Z即为铵盐也为碳酸盐,如碳酸铵或者碳酸氢铵. 故选项为:C.
20.(2分)(2017?桂林)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 ) A.4:13 B.3:10 C.2:7
D.1:4
【分析】假设反应后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100g×36%=36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00g﹣36g=64g,根据元素的守恒,可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可以求解甲烷的质量,甲烷燃烧时,其中的氢元素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可得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则氧气的质量=64g+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
【解答】解:假设反应后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100g×36%=36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00g﹣36g=64g,根据元素的守恒,可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则甲烷的质量为
=48g,
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8g×=12g,
甲烷燃烧时,其中的氢元素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则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108g
反应后生成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08g﹣12g=9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氧气的质量=64g+96g=160g. 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48g:160g=3:10,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6分)
21.(4分)(2017?桂林)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氢离子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