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本课话题——直面人生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李白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生悲;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表现了李白思想中消极的一面。但是我们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在李白的思想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族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这也是他直面人生的表现。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史秋捡从出生起,就听不见任何声音了,到了上学的年龄,还不会叫一声妈妈。 12岁时,有一天,在电视里,他看到一个节目——交际舞比赛,那如蝴蝶般翩翩起舞的人,飞进了他孤独寂静的心灵,从此他爱上了舞蹈。
他参加了舞蹈培训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正地涉足舞蹈世界,他才发现想要破茧而出,必须经历化蛹为蝶的痛苦。同样是跳舞,在别人眼里只要跟着老师的动作,抓住音乐的节奏,表达出舞蹈与音乐共同传递的情感,就可以了。可是,他不同,他比别人少了两样东西——嘴巴和耳朵。
下了课他借助懂哑语的老师跟教练交流。听不到声音,他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感受音乐。时间就在他无声的世界里静静流淌,他练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用心。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他成了班上进步最大的孩子。
后来,国际交际舞大赛在哈尔滨市举办。他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前六强,冲进了最后的总决赛。
史秋捡敢于面对自己的生理缺陷,不向命运低头,最终破茧成蝶。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
一个人总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的,人只怕自己倒,别人骂不倒。
——郭沫若
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夏衍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瀛洲(yínɡ) 谢公屐(jī) 剡溪(shàn) ...
渌水(lù) 訇然(hōnɡ) 澹澹(dàn) ...鸾鸟(luán) 暝(mínɡ) 长嗟(jiē) ...霓裳(ní) 魂悸(jì) ..(2)多音字
?(mǔ)天姥山姥? ?(lǎo)姥姥
?(jué)觉察觉? ?(jiào)睡觉
?(hénɡ)横竖横? ?(hènɡ)蛮横
?(yān)殷红殷?(yǐn)殷岩泉 ?(yīn)殷实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因之梦吴越(想)?我欲.
(1)欲?
云青青兮欲雨(将要)?.
乐亦如此(实行,在此是“享受”的意思)?世间行.
(2)行?
即骑访名山(走)?须行.已暝(不注意、不知不觉)?迷花倚石忽.
(3)忽?
魂悸以魄动(忽然)?忽.东流水(事情)?古来万事.
(4)事?
权贵(侍奉、服侍)?安能摧眉折腰事.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对此欲倒东南倾(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2)云青青兮欲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
(3)栗深林兮惊层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烟涛微茫信难求 .古义:的确,实在。 今义:指书信。 (2)云霞明灭或可睹 .古义:暗。 今义:消灭。 (3)势拔五岳掩赤城 .
古义:超出。 今义:抽出。
第6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 (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3)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识作者] 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天水附近)。生于中亚碎叶城(现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家迁绵州明县(现四川江油)。少年时期就广学博览,“10岁观百家”“15观奇书”“好剑术”,自幼就有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自称其抱负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26岁时,出蜀远游,历访名山道观,广泛结交,并树立较高的声誉。天宝元年(公元742),被玄宗招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受权贵谗毁,被迫离开京城。“安史之乱”爆发后,应征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李璘被肃宗消灭后,受累入狱,被流放到夜郎(现贵州桐梓),途中遇到大赦,重获自由,后病逝于当涂(现属安徽省)。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诗风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被贺知章称为“诗仙”,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主要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难》《行路作品 难》《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 [探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道士朋友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于是李白就奉诏入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以为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就要实现了,可他只供奉翰林,被看作词臣,又受到权贵的排挤。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放还”。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心中块垒难消,第二年,他由东鲁南游吴越,这首诗是他临行前写给东鲁朋友的。
诗人借游仙诗的形式,托梦言志,通过梦幻中的美好仙境与黑暗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表现了诗人傲岸的性格和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海 客谈 瀛洲,烟涛微茫 信难 求;
航海的人谈起海上仙山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人语 天姥,云霞 明 灭 或 可 睹。天姥 连
越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或许可以看到。天姥山直插天 向天横, 势 拔 五岳 掩 赤城。 天台四万
云霄横向天边,山势超出了五岳,遮蔽了赤城山。那高达四万八千丈, 对 此 欲 倒 东南倾。
八千多丈的天台山,面对着天姥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我欲因 之 梦 吴越,一夜 飞度
我想凭借越人的话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
镜湖月。湖月 照 我 影,送我至 剡溪。 谢公
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来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
宿 处今尚 在, 渌 水荡漾 清猿
住过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岸边的猿猴发出凄清的
啼。 脚 著谢公 屐, 身 登
啼叫声。(我)脚上穿着谢灵运当年(穿的那种)木屐,亲身登上青 云 梯。 半壁 见 海 日,
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空中闻 天 鸡。 千岩 万转 路
还听到半空中天鸡报晓的啼叫。山岩千折百转,石道弯弯曲曲, 不 定, 迷 花 倚 石 忽
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我)迷恋着山花,倚靠着怪石,不觉已暝。 熊 咆 龙 吟 殷 岩
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吟,雷鸣般的声音在岩石和泉, 栗深林兮 惊层巅。 云青青 兮欲 雨,
泉水间震响,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云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 澹澹兮 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 訇
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然 中 开。 青 冥 浩荡 不见底, 日月照耀
的一声从中间打开。青色的高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 台。 霓 为 衣兮风为马, 云
金银装饰的楼台。(神仙们)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里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 鼓 瑟 兮鸾 回车, 仙之人
的神仙纷纷降落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们兮 列 如麻。 忽 魂悸以魄动,
啊排列得像麻一样数不清。如此的景象令我魂魄忽然惊动, 恍惊 起 而长嗟。 惟觉时 之 枕席,
猛然坐起身来,又长叹不已。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刚才的烟霞奇景全没了踪迹。
世间行 乐 亦如此, 古 来万事 东流
世间赏心乐事也像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 水。 别 君 去 兮 何 时
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你们东鲁诸君,我什么时候
还? 且 放白鹿 青崖间, 须 行
才能回来?暂且把(我的)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出行的 即骑 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 使我
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
不能够喜笑颜开?
1.诗人是如何表现天姥山的与众不同的?
【答案】 (1)用瀛洲衬托天姥山。
瀛洲―→烟涛微茫
?表现天姥山的
?―→
神秘美妙天姥―→云霞明灭?
(2)用五岳、赤城和天台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神奇,因而勾起了作者神游天
姥的强烈愿望。
2.“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十句诗描写梦中所见的洞天仙境,那么诗人所描绘的洞天仙境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景象?
【答案】 (1)诗人通过奇谲瑰丽的想象,以超越尘俗的意象,创造了一个神奇壮丽的洞天仙境。
象征
(2)梦中仙境――→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3.如何理解“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两句诗反映的作者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 这两句诗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妙,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灭。 一方面,这反映出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
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枕席上。就是说,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4.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这两句是不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分析。
【答案】 (1)这两句诗表现了李白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
(2)它是全诗的诗眼。因为全诗主体虽然是写梦境,写幻想世界,目的却是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表现诗人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及对现实的不满。因此这两句诗与全诗意旨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