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正以强大的技术优势抢占时代的制高点,迅速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破时空限制,丰富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方法,积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抢占网络教育阵地。互联网在成为中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渠道的同时,又对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中学生沉迷网络、信奉网络、脱离现实,在这种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挑战。本文从互联网对思想政治的双重影响出发,提出了在网络文化的大背景下加强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
关键词:网络;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使社会各方面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推广,急切地需要教学模式的革新。中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他们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缺乏辨别能力,极易被大批不良网络信息诱导,难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趋于复杂化,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这些问题都急需被解决,本文通过大量的现象分析与论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合理利用网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上新台阶。 一、网络的发展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机遇
互联网的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主管部门致力于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的阵地,创建新的学习交流平台,帮助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的使用网络,进行交流和学习,人人参与到教学,达到双向互动的效果,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有效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带动学生踊跃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学习,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向上发展。 (一)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破时空限制 首先,思想政治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查阅相关知识,丰富专业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学习拓宽知识面,对知识的讲授不再局限于课本和教辅资料,为学生带去精准、独特的见解,帮助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新思路,感受网络政治教育的优越性。教师利用网络,收集大量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的时事资讯,帮助学生掌握时政内容,走正确的政治道路,培养敏锐的时政洞察力,参与到国家政治活动,积极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履行自己的义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便捷的上网条件,查阅自己感兴趣的政治、历史、经济等多方面的信息知识,丰富自己的见识,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大量有用知识,从而能够在政治课堂上更好的和老师互动、交流,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信息交流平台,是现在互联网开发的主要方向。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快速地上传或下载所需信息,在信息平台的作用下,思想政治教育迫切地需要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与信息交流平台相适应。首先,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网络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凸显,教师对思想理论知识的讲解,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现状有效联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用理论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道德素养。其次,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充满了活力和民主氛围,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和吸引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自主性更强,乐于去探索、挖掘更深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网络课堂教育手段不再单一,利用图片展示、视频观看、情景再现等多种手段,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教育内容。再次,教育者将网络教学与体验教学法相结合,通过视频观看,深入教学情景,\体验学习\使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体验知识和情感,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
(三)丰富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网络文化作为互联网衍生的文化,它是一种大众文化,其具有文化共享、开放、自由等特征,它能够链接全球的资讯信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超越国界的信息传播空间【1】。传统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来源狭隘,信息容量狭小,信息内容落后,不能够与时俱进,缺乏时代活力,传播范围受到限制,仅限于校园内的教学活动,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群体较小。而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这种现状,使用者只需登录互联网,便可以领略到最新的知识体验。第一,网络文化的发展,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实现信息数字化,教育资源不断增多,形式新颖,打破传统界限。具体表现为:一是电子图书馆的应用,电子图书可以把不同载体,不同空间位置的资源信息,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存储,学生们可以便捷的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随时随地的学习知识,读书学习不在受时间限制;二是学校创建宣扬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文化的网站,扩大信息交流学习平台影响范围,通过使用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形势政策的新动态,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二,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优秀的教育平台。首先,是教育资源的共享,不管是学习好或学习差的学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教育资源,可以开展网上的讨论和交流,将原本有限狭窄的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效果将教育空间无限扩大,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有效解除思想政治教育中信息沟通不畅这一问题。其次,网络文化是对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网络文化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鲜的教育理论信息,灵活的教育方式,扩充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范围。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共享性和时效性的作用,搜集整理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成果,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取长补短,发展创新。【2】 二、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网络的发展对受教育主体造成极大影响,改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网络信息的杂乱化、使用者信息隐秘化和信息内容的多样化对中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道德约束与价值观的决择能力带来了挑战,网络信息的凌乱复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的复杂,教育工作的每一步都必须脚踏实地,将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合理利用网络教育环境,享受网络教育的优越性。 (一)网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趋于复杂化
网络资源纷繁复杂,尤其是许多不健康网站,对中学生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造成影响。首先,中学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对事物缺乏辨别力,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诱惑\,中学生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受这种不良网络文化的冲击,内心会不自觉的效仿网络不良文化的\失范\行为,容易使自身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中迷失自我,受主体客观能动性的作用,课堂上所传播的积极的思想内容难以被学生所接受,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低下。其次,虚拟的网络环境容易使中学生脱离现实,网络作为一种放松和发泄的渠道受到多数人的热捧,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虚拟的网络交流方式更是受到他们的青睐,中学生通过网络宣泄情绪,却忽视了现实生活。再次,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传递,要求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活动。网络文化中蕴含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文化阵地相对较弱,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不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力量薄弱,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既要解决教育面临的问题,又要革新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使教育工作更加的错综复杂,教育工作更加有难度。
(二)影响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重新设置
面对网络环境的刺激,必须要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注重对书本知识的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用课本理论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思想认识,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在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应该是以人为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高素质人才【2】。教学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统一,传统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来源主要是依靠书本、报刊、电视广播等,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不能与时代生活密切联系,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遭到学生的质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渴求得不到满足,网络背景下对教学内容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要涉及有关责任,义务和生计等现实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理性角度审视社会问题。同时,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有大量的时事政治新闻,为学生带去鲜活的政治信息,使学生成为政治人。另外,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更加贴合学生道德品质发展规律,内容的设置要更有层次性,能够弥补传统的教学内容的不足。 (三)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带来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政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对学生的支配力量【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知识和经验的累积,就是教师各方面权威性的体现,教师的知识威信和崇高的道德威信体现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网络环境对教师的知识威信带来极大的威胁,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威信的基础,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学生总体上带着服从和信奉的态度接受老师的讲授,在多数状况下,学生不会质疑老师的专业技能。而网络教学活动的开展,老师和学生在同一起跑线,双向互动,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对教师的教学带来压力,导致教师不自信。网络对教师的道德威信带来挑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形象总是美好和正面的,给学生树立高高在上的形象。而网络环境下,一些有关教师的不良消息在学生群体中流传,对教师的形象造成消极影响,打破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完美的形象,影响教学活动,教师的道德权威受到质疑。 (四)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入侵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