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十一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通知
全校各位师生:
根据全国赛制的统一要求,“挑战杯”竞赛在我校已成功举办了十届。竞赛坚持鲜明的群众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吸引了我校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科技实践,有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型青年学子,在我校和社会上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为继续发挥“挑战杯”竞赛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加快国内一流、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为河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做好准备,学校决定举办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资格
凡在2017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具有参赛资格。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15年7月1日—2017年7月1日期间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在国际竞赛上已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等不得申报。
—1—
二、申报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参赛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申报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两人且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在校学生。每人限报一件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需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三、名额分配
每个学院原则上选送的参赛作品总数不得超过5件(每人只限报1件作品),其中,作品中本科生的作品不少于3件,研究生的作品不超过2件。研究生处、工程训练中心可分别单独选送 —2—
5件作品。
学院在上一届的各级“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若有如下情况者,可增加申报作品数量:
(1)在上一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学院每获一项特等奖,可增报6件作品参赛;每获一项一等奖,可增报5件作品参赛;每获一项二等奖,可增报4件作品参赛;每获一项三等奖,可增报3件作品参赛。
(2)在上一届河南省“挑战杯”竞赛中,学院每获一项特等奖,可增报4件作品参赛;每获一项一等奖,可增报3件作品参赛;每获一项二等奖,可增报2件作品参赛;每获一项三等奖,可增报1件作品参赛。
(3)在上一届学校“挑战杯”竞赛中,学院每获一项一等奖,可增报1件作品参赛。
(4)在上一届学校“挑战杯”竞赛中,获团体总分前六名的学院,可增报3件作品参赛。
(5)同一作品多次获奖,按该作品的最高奖项计算增报作品数。
四、竞赛方式
分初审、预审、终审决赛进行。
1. 初审。各学院组织学生申报三类作品参赛,并对学生的参赛资格和作品申报条件进行审查确认,组织作品初审工作,评选出优秀作品参加校级预审,指导学生正确填写《作品申报书》。
—3—
2. 预审。成立校级评审委员会,按照竞赛章程规定,对作品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决赛。
3. 终审决赛。评审委员会推荐通过预审的三类作品参加终审,接受评委问辩,最后评定作品终审成绩。其中,科技制作类、小发明创造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学校推荐在校级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优秀作品参加河南省“挑战杯”竞赛。
五、评审方式
校评审委员会对各学院报送的作品进行预审,评出80%左右的作品进入终审决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约占进入终审决赛各类作品总数的10%、30%和60%。一等奖的产生必须经过专家组合议。经专家组合议后,若不能产生一等奖,则一等奖可以空缺。
校级“挑战杯”竞赛以学院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具体计算方法参考《河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
六、奖励方式
1.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院“挑战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六名的学院“优胜杯”。
2.对在全国、河南省和学校“挑战杯”竞赛中获奖的学生集体和个人,学校按项目颁发专项奖金,奖金额度如下:
级别 奖项 —4—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国家级 省 级 校 级 30000元 5000元 500元 20000元 2000元 300元 15000元 1000元 100元 8000元 500元 同时,对获得各级竞赛奖励的学生,经校“挑战杯”竞赛组织委员会认定,给予参赛本科生相应的素质拓展学分奖励,加分情况如下:
级别 奖项 国家级 省 级 校 级 特等奖 7分 5分 3分 一等奖 5分 3分 2分 二等奖 3分 2分 1分 三等奖 2分 1分 参赛研究生获得校级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奖励者,可获得培养计划中社会实践培养环节学分。
3.根据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的相关规定,对于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且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的本科生,视情况可优先推荐。
4.在全国、河南省和学校“挑战杯”竞赛中获奖的作品,学校对指导教师作如下奖励:
级别 奖项 国家级 省 级 校 级 特等奖 30000元 5000元 500元 一等奖 20000元 2000元 300元 二等奖 15000元 1000元 100元 三等奖 8000元 500元 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的教师,分别给予指导教师实践教学“优秀”、“良好”评价,等同于本科理论教学评教结果。在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岗位考核中,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