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江南丝竹 从昆剧《牡丹亭》说开——太仓“王锡爵家乐班”
毕沅家乐班:(授修撰、湖广总督)毕沅,豪富无比,有园林声伎之奉,园林名灵岩山馆,在西施洞下乾隆年间建告“营造之工,亭台之胜,凡四五载而始成。”
王文治《题毕秋帆中丞灵岩读书图五首》其云:“灵岩山下馆娃宫, 罗绮笙歌醉晚风。不道千秋尘动换,读书声在月明中。”
……
太仓众多家乐班中,影响最大,应当首推名扬四海的王锡爵家乐班。对昆曲
的流传推广,发挥最大促进作用, 功德无量,高山仰止。
太仓江南丝竹馆内“王氏家乐班”演出盛况浮雕
明首辅王公 博学并睿智
开卷有益,博古知今;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明首辅太仓王锡爵,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撰写《太仓州重建海宁寺记》: 碑文记述太仓名贤:“司寇凤州王公”系指文坛领袖王世贞;“郏承正”系指北宋水利专家郏亶;“朱左丞”,指元江东道宣慰使、崇明人朱清,1282年和淮东道宣慰使、嘉定人张瑄,首创太仓海、漕运的前辈。“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罩海内”显赫一时好友王世贞,捐钱重建“太仓海宁寺”,功高盖世。让后人了解王世贞,博学多才,无私奉献、报效家乡的高尚品德;同时窥视到大明首辅王锡爵,文学造诣之深,猎涉知识面之广。是智圆行才、敬业乐群、厚德载物巨魁。
现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就有王锡爵及几个子孙的刻像。
6
昆曲、江南丝竹 从昆剧《牡丹亭》说开——太仓“王锡爵家乐班”
苏州三元坊孔庙正门口,立有高约一丈,坐西朝东,王锡爵篆额、申时行撰文“重建苏州孔庙”石碑,书写长州曾经辉煌的历史。
苏州文庙东边碑廊中部,存有王锡爵孙王时敏行书《米芾千字文》跋石碑。王时敏画名大、书法少见,实属稀有之物。
苏州阊门外一水码头,是王氏官船停泊处的“太师码头”,后读别音“太子码头”。为王锡爵告老还乡后,经常去拜访同朝为官宦的申时行大学士上岸处。
太仓王锡爵与苏州申时行,不仅是朝庭同僚,更是好友、亲家。申时行长孙女许配给王锡爵的长孙鸣虞,17岁病故,后申时行曾孙女,许配给王锡爵曾孙,
至今,民间有流传评弹《双金锭》,说的是太仓王吏部嫌贫爱富而赖婚故事。清代中叶评弹艺人来太仓演出,避讳此书,怕得罪王家祖宗招致合族反对,对自身不利,到苏州不说《玉蜻蜓》、到昆山不说《顾鼎臣》,是同样的道理。
王锡爵(1534—1611),字元驭,号荊石,江苏太仓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会试第一,殿试第二,榜眼及第。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内阁事务。后为内阁首辅。万历二十二年(1594)八辞乞休,告老还乡,皇帝派人护归。著《荊石诗文集》、《奏草》、《牍草》、《左传释义评苑》、《王文肃公全集》55卷, 善书法、题词、作曲,文武兼备。
如词《夏云叠嶂》:“尽把南窗启,觉荷香十里,尚未全衰。早近水人家,三分暑散,沿楼树色,一味寒来。纵飞仙飞到,也教重筑避风台。真所谓清凉世界,笑渠可朔,未免尘怀……”
如曲《对玉环·唐伯虎小词》四首其一: “愁多病多,早已鬓毛皤。恩多宠多,转入是非窝。洗耳听渔歌,一一都嘲我。漫天网罗,身被浮名误。三载沉疴,儿被阿爹误。只今五表向天呼,决不上长安路。黄梁梦已徂,破衲还堪补,聊就人天小结果。”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五月,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朝鲜国王逃到鸭绿江畔义州,朝鲜使臣来到北京,请求明朝出兵支援。皇帝连召催促在太仓家中的王锡爵火速入京。身为明一品官,千里风趠,在朝庭与皇帝、大臣一起商讨国家大事。万历皇帝问众臣:“ 我们该战还是不战?”王锡爵因看穿日本以朝鲜为跳板,真实目的要侵略大明王朝,所以,他积极主张防御,主动出击的战略,与日本开战。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确保明朝大军击败倭寇王,收复朝鲜,凯旋而归。
“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两次出击,击败日军,将之逐出朝鲜半岛,取得了抗倭援朝战争完全胜利,斩断日寇侵略中国的妄想。
万历二十一年中原(河南、苏北、鲁南)特大水灾赈灾,连上数疏、减免赋
7
即王时敏次子王揆,两家才真正联姻,王原祁为申氏所生,期间两家恩怨交织。
昆曲、江南丝竹 从昆剧《牡丹亭》说开——太仓“王锡爵家乐班”
税、率官捐俸,挽回成千上万灾民性命,深受百姓爱戴。
有功之臣的王锡爵,却经常对友人说:“ 不欺天,不害人,不贪财,不怙宠。”“平生不私一介,不害一人。”
铿锵有力的话语,体现了他一生廉洁,主张正义,秉公办事,堂堂正正。 因而他得罪高拱,被贬南京,张居正夺官,干脆辞官回太仓。后又被皇帝召回,当实录副总裁,最终又拜为首辅。
时苏州人沈徳符曾说“今上(指万历帝)辅相中,以予所知,持身之洁,嫉恶之严,无如王太仓相公(即王锡爵) ”恰如其分,符合事实。
罢官回乡的古贤顾宪成在文章中说:“木偶兰溪、四明,婴儿山阴、新建而己,乃在遏娄江之出耳”,“人亦知福清之得以晏然安于其位者,全赖娄江之不果出……”
在此人眼里,王锡爵辞官以后,继任四位首辅大学士赵志皋(浙江兰溪人)、张位(江西南昌人,新建为南昌别称)、沈一贯(浙江宁波人,四明为宁波别称)、朱赓(浙江绍兴人,山阴为绍兴别称),不过是“木偶”、“婴儿”般人物,无甚可怕,最要紧的要遏阻既有很高威望和能力,又深得皇帝信赖倚重的王锡爵(娄江)再度出山,那些想要抓权就难了。
1610年,王锡爵寿终,神宗皇帝赠其“太保”衔头,赐号“文肃”,嘉奖他“敬业”“救护民众”,赐葬苏州风水宝地,诏许娄江世奉祠、娄城建造牌楼,纪念这位大明功成名就的淸廉巨宦。他的故居现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明史列传》一百六中载道:“王锡爵为万历朝,少有的硬骨戆汉”。 王锡爵一生,勤奋、正直、廉洁、忠孝,家乡人敬重他为“王阁老”。 王锡爵明代著名政治家,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秉入史册,彪炳千秋。
为师先讲德, 德大如天; 执教必兴仁, 功大莫焉。
《太仓州志》卷十七、杂记二十,载有明首辅王锡爵文雅趣事:
“王文肃喜菊多蓄名种,杜醒、陶造之卒见白翦絨,不觉身入花间,欲不交一字。文肃笑曰;‘君与故不减,吾乃赠与之。’当夏月,科跣据地捉菊蟊,邻叟竞,花丁也频呼不应直入。蹴之曰:叟爱菊那亦赠与之。又马封君佚其名,缙云令眉父也善鼓琴,文肃夜经直塘,闻琴声访之遂,结为布衣交呼曰马翁。”
史中所述“直塘”,离太仓城二十四里一个小镇,又名“直溪”,现属沙溪乡。吴梅村撰《直溪吏》,即此地“直塘”,也是昙阳子“坐化升仙”之地。
王锡爵与浙江任布政使参议、直塘徐廷裸结为亲家,把女儿王焘贞许配徐家。
8
高瞻且远瞩 兴建家乐班
昆曲、江南丝竹 从昆剧《牡丹亭》说开——太仓“王锡爵家乐班”
徐廷裸晚居长洲,购吴文定公宽东庄废址建“志乐园”,王锡爵、袁宏道皆有记传。
以微知著,大学士王锡爵,质雅腴润,文韬武略,琴棋书画,博学多才,人淡如菊,礼贤下士,以诚待友,与布衣百姓和谐相处,难能可贵。
《太仓州志》载: “一唱百和随风旋转人士,相嘲谓之孛娄风习尚奢汰遘粤寇之……”
明首辅王锡爵,叱咤风云,主一时之政,为了明朝江山社稷稳定、兴盛,积极推动朝政建储,而明政宦海汹涌,风波险恶,为政殊为不易,尽管他奏疏篇篇精彩,忧国、忧君、忧民的拳拳之心得以鉴明,结果是徒劳,所以,毅然急流勇退,也避开张居正之流免招祸殃。
他居家后,蓄乐自奉。聘请与魏良辅珠联璧合、擅长弦索的女婿张野塘、弟子赵瞻云等技艺卓越音乐家,倾囊相授,施展才华,家乐班才能技艺高超。 《太仓州志》载: “魏良辅居南关,善声律转音若丝,张小泉、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之属争师惟肖,而良辅自谓不如过云适,有得必往请过称善乃行。崑山梁伯龙效之作江东白苧、浣纱诸曲谱行世天下谓之崑腔。张进士新乃取良辅校本偕赵曕云、雷敷民辈传板度节,又号南码头曲。”
娄东理学家陆世仪《斯友堂日记》载:“吾娄有张野堂者,王文肃门下客,善三弦,其声疏宕而有节,州人多从学,识微谬误必诃责诘,正而后已,后土风渐靡而声音亦遂移,学絃者十室……”
记魏良辅创昆曲及王氏家乐班,规模之大,人员之多,独一无二,令人瞠目。
《太仓历史人物辞典》载:“赵淮,字长源,号瞻云,晚年称‘赵五老’。魏良辅嫡传弟子。善医,能诗,尤精曲……苏州虎丘曲会,千人石清歌者,皆以为非‘太仓赵五老’莫属。有’瞻云亡后,广陵散不可复闻’之说。程嘉燧有《听曲赠赵五老》组诗。陈继儒撰有《赵瞻云传》。
王瑞国《赠曲师苏昆生序》云: “赵瞻云,良辅弟子,太原文肃公之客,吾先君子之老友也。先君子亦精此事,每叹瞻云亡后‘广陵散’不可复闻”。
江熙《扫轨闲谈》云:“王文肃家居,闻汤义仍到娄东,流连数日,不来谒,径去,心甚异之。乃遣人暗通汤从者,以觇汤所为。汤于路日撰牡丹亭,从者窃写以报。逮成,汤袖以示文肃。文肃曰:吾获见久矣!”汤内惭,谬曰:’吾本撰《四梦记》,此其一也;余尚有三。’文肃急欲索观,乃一日夜撰成焉。闻汤于小楼手拍口诵,书吏数十人不给……”
王锡爵得知弟子汤显祖在鹿城徐应聘家撰《牡丹亭》,设法通过汤的随从,偷抄手稿分批呈送,成为《牡丹亭》剧本的第一位读者,让家乐班早歌夜舞。为此,曾遭受鹿城的时人王怡庵等“不适宜演唱”的讽刺、挖苦。
不虚不谬,太仓王锡爵鼎力支持汤显祖, 恩重如山, 顶住各种压力,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在王氏府邸成功首演《牡丹亭》,让昆剧登上了大雅之堂。
9
昆曲、江南丝竹 从昆剧《牡丹亭》说开——太仓“王锡爵家乐班”
《太仓州志》载太仓魏良辅与王氏家乐班史
娄东曲友王德山,曾有所感悟写下《南园欣咏》:
名园构筑宰相家,秀甲江南几代夸……昙阳涕泪悲娇女,唳鹤闻天痛阿爹。恨绪绵绵何足乐,空留笑料后人嗟。
王锡爵家乐班让《牡丹亭》首演成功,对汤显祖成名和昆剧发展,以及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贡献卓著;王锡爵成为承载华夏历史,弘扬娄东文化的先驱者。
王锡爵培养家人热爱昆曲,从明万历到清康熙,薪火相续,历时两朝数代,传递延续昆曲艺术近百年,让家乐班走上社会,成为民间职业昆班,取名“吉芳班”,风声水起,技艺高超,功业显著。盛演于江、浙、沪一带,懿范长存。
10
从昆剧《牡丹亭》说开一太仓王锡爵家乐班 -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