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
之以渔”]
摘要。新课标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如何改变旧有的课堂教学观念,如何把一味地传授知识转变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来,是摆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因势而动,为实现心中的“大语文”梦想,进行了一些反思、探究和践行,希望能为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带来一丝和煦的风。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传授能力展现自我 一、语文教学现状与思考
语文是一门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而又情趣多样的学科,它本应该成为初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但是深受中考影响的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相背离。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就必须给学生以自主权,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展示自我的舞台。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
—1—
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弃。就拿我儿子来说吧,以前我问他最喜欢什么学科。他说语文,而且考试成绩还不错;但是,后来语文成绩退步很大。我又问他,现在最喜欢什么学科。他说数学。我说你最喜欢的不是语文吗。他说现在改变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语文课很烦的,我们上课回答的问题不合老师的胃口时,他就说你们头脑这么木,还是我报报答案算了。抄写生字词,每个要抄5遍。听写时,错的要抄5+n遍;意思是,5遍是底数,错几个再加几遍,而且是全抄。作文更是让学生对改后万事大吉,而且还美其名曰“让学生参与批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儿子那不满的语气和眼神中,我清楚地明白,那是我们语文老师自己在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天性。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老师处理问题不当”已成为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罪魁祸首。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语文教育教学就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走入更加死的胡同。
二、兴趣,愉悦,是实现“授之以渔”的先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只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便会主动愉悦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
—2—
寝忘食,乐此不疲,因此,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干好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拦路虎,自然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美的享受。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于漪老师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我在上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可以有现实的美景,也可以有幻想的世界。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好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因此,他们也就跃跃欲试,课堂的成功也就水到渠成。然后再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甘甜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味描写中准
—3—
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就很自然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三、合作,参与,是实现“授之以渔”的必由之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上《威尼斯商人》一文时,我把课堂变作法庭,并根据学生的自我推荐,分别演绎夏洛克、鲍西亚、安东尼奥、巴萨尼奥等人物角色,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之中,同学们陶醉其中。由于课堂的巧设,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调动各种因素,让课堂充满光彩,使学生投入其中,乐在其中。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最终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近来国家教育部提出。教师课堂教学应该由“授之以鱼”转
—4—
向“授之以渔”。语文课堂作为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
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点,采取和谐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说明文在教学中通常被认为内容单调,形式呆板,缺乏情趣。我在上《桥之美》一文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分组活动,或上网查找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桥的图片和故事、或拍摄当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桥梁,或收集当地有关桥传说故事,或摘抄有关桥的诗文等。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每个学生积极把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教学形式轻松活泼,内容表现鲜活多样,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例子”,提炼语文知识,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便可以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素质,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乐才会积极合作,参与其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是展现自我的舞台,陶冶性情、净化思想、培养兴趣和能力,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最爱。
参考文献: 【1】
—5—
魏书生.语文教学 【2】
孙元涛.课堂教育中的“放”与“收”.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3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