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一)中医病名:湿疮 (二)西医病名:湿疹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急性湿疮

皮损呈多形性,如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

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

皮损常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处多见。可泛发全身。 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疮,时轻时重,反复不愈。 (2)亚急性湿疮

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主。有轻度糜烂面,颜色较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疮

多限局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癣样变,颜色褐红或褐色,常伴有丘疱疹、痂皮、抓痕。倾向湿润变化,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皮损形态有多形性,有渗出倾向 (2)常对称分布 (3)反复发作,慢性倾向 (4)瘙痒剧烈 (二)证候诊断

1.湿热浸淫证:皮肤潮红、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液;自觉灼热、瘙痒,可伴有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或褐,红斑、丘疹、丘疱疹、少量渗液或皮肤肥厚、粗糙;自觉瘙痒,可伴有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胖,苔腻,脉濡或滑。

3.血虚风燥证:皮损肥厚粗糙,鳞屑,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自觉阵发性瘙痒,夜间加重,可伴心烦失眠,舌淡红,脉弦细。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浸淫证 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栀子9g、黄芩9g、生地9g、泽泻

12g、当归3g、车前子9g、甘草6g。

加减:出现脓疱,加银花、连翘;出现发热,加大青叶;出现大便干结,加

大黄;若瘙痒甚加苦参、地肤子。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2.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利湿。

推荐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猪苓10g、泽泻10g、赤茯苓10g、白术10g、滑石10g、防风10g、栀子10g、甘草5g 加减:滋水过多者,加苦参;胃呆纳差,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湿;腹胀,加大腹皮;湿蕴化热者,加黄芩、连翘。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湿毒清胶囊 3.血虚风燥证 治法:养血祛风。

推荐方药:四物消风饮加减,生地15g、当归10g、赤芍5g、荆芥8g、薄荷8g、蝉蜕8g、柴胡3g、川芎5g、黄芩5g、甘草3g。

加减:瘙痒剧烈,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皮肤粗糙肥厚严重者,加丹参、何首乌。

中成药:润燥止痒胶囊、皮肤病血毒丸 (二)中药注射液

可选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三)外治法

1.中药湿敷:多用于急性湿疮,可选用马齿苋、黄柏等溶液湿敷。 2.中药外洗:多用于亚急性湿疮及急性湿疮无明显渗出者,可选用三黄洗剂 3.中药浸浴:多用于亚急性湿疮及慢性湿疮。根据病情选用相应中药组方。 4.中药软膏外敷:多用于慢性湿疮,可选用消炎癣湿药膏、除湿止痒膏等。 (四)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选用普通针刺、灸疗、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埋线、自血疗法、放血、拔罐等疗法。 (五)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选用半导体等疗法。 (六)护理

1.宜清淡饮食,忌食辛辣腥发动风之物。 2.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勿过度抓搔。

3.消除患者的急躁、悲观、抑郁和焦虑心理,避免精神紧张,增强治疗信心。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95%>积分值减少≥70%。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70%>积分值减少≥3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减轻或反而加重,积分值减少不足30%。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评价方法

根据EASI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和VAS评分(瘙痒程度直观模拟尺评分)法对患者不同部位皮损症状严重程度,所占面积的大小、瘙痒程度进行综合评分,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EASI评分法

(1)临床症状的评分:临床表现分为四项,即:红斑(erythema,E)、硬肿(水肿)/丘疹(induration(edema)/papulation,I)、表皮剥脱(excoriation,Ex)、

苔藓化(1ichenification,L)。每一临床表现的严重度以0~3分计分,0=无,1=轻,2=中,3=重。各种症状分值之间可记半级分,即0.5。

(2)临床表现面积大小评分:①将全身分为4个部位,即:头/颈(H)、上肢(UL)、躯干(T)、下肢(LL)。上肢包括腋外侧和手。躯干包括腋中部和腹股沟部。下肢包括臀和足部。②皮损面积大小计算用患者手掌为1%估算,易于掌握。但在记分时需按中国新九分法换算成所占该部位的比例计分。③皮损面积占各部位面积的比例分值为0~6,即:0为无皮疹,1为<10%,2为10%~19%,3为20%~49% ,4为50%~69% ,5为70%~89% ,6为90%~100% 。

(3)由于儿童与成人各部位占全身的比例不完全相同,8岁以上头颈为10%,上肢20%,躯干30%,下肢40%,而0~7岁则头颈20%,上肢20%.躯干30%,下肢30%。

(4)根据上述各项,如8岁以上患者,头/颈部为(E+I+Ex+L)×面积×0.1,上肢为(E+I+Ex+L)×面积×0.2,躯干为(E+I+Ex+L)×面积×0.3,下肢为

(E+I+Ex+L)×面积×0.4。如0~7岁患儿,则表中头/颈部为(E+I+Ex+L)×面积×0.2,下肢为(E+I+Ex+L)×面积×0.3,其它不变。各部位分值相加即为EASI皮损症状严重程度的总分。

注:E为红斑,I为硬肿(水肿)或丘疹,Ex为表皮剥脱,L为苔藓化。 2. VAS评分法

自述瘙痒程度用一个直观模拟标度尺测量,尺子的左端表示无瘙痒,右端表示剧烈瘙痒、无法入睡,中间表示不同程度的瘙痒。尺子的反面有与正面相应的刻度0~100。测定时让患者自己指定瘙痒程度在尺子正面的所在位置,医师则可读取、记录尺子反面的相应刻度,此刻度即为该患者的瘙痒记分。 3.综合评分

EASI评分和VAS评分的总和即为患者的综合评分,以此进行疗效评价。

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湿疮(湿疹)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湿疮(二)西医病名:湿疹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1)急性湿疮皮损呈多形性,如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o0rm9n8144x67j2pwjr92i2p9mf5d01dm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