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城市与地理环境 徐 伟 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xuw6808@163.com 所属单位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3853766618 273165 学科领域 (在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综合实践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 地理 社会实践 高一年级 6 课时(每周 2 课时,共 6 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人类的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学生的实际生活也与城市的功能和发展密切相关。城市可以作为学生了解人文环境及人与环境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城市也是学生了解地理原理、形成地理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市与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等级及服务功能、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等几部分内容。其中,学生对城市的功能分区有切身的体会,对城市的服务功能有初步的认识,对城市的发展变化有浓厚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和空间。 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由内部到外部的认知顺序,将本主题单元内容整合成三个专题。专题一: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城市功能区;专题二:不同规模城市在区域内的服务功能和范围有何差异;专题三: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怎样的时空发展特点,可能出现哪些突出问题。其中前两专题主要是在教室空间内,通过授导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教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第三专题则侧重利用网络信息空间和社会自然空间,引导学生开展收集资料、进行调查、角色扮演等探究式方式,联系学生所在城市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切身体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出城市主要功能区的一般类型及其区位特点。 2.结合城市实例及有关模式图,分析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影响。 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4.以某一区域为例,分析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城市在服务功能、服务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5.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6.运用图表资料,概括当代城市化进程的时空发展特点。 7.举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收集所在城市不同功能区、不同规模商业点、不同城市发展时期的有关资料,锻炼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相关活动,培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表达、交流学习体会和成果的能力。 3.初步体验区域调查的主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所在地区、所在城市案例的探讨,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通过对城市实例的分析,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 对应课标 内容标准: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建议: ●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城市中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区域内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有何差异? 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 专题一: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中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2课时) 专题二:城市等级体系——区域内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有何差异?(2 课时) 专题三: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2 课时)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中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 2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所需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所生活的城市或所了解的城市已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但缺乏对城市的理性思考。城市空间结构是从城市个体角度(即学生所熟悉的城市实例)入手,微观地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这是联系实际生活的重要内容。 本专题计划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结合调查或收集的城市功能区的图像资料,认识城市基本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及分布特点,并通过动手在城区图上勾画或简绘示意图等方式进行对比验证、分析思考;第二课时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主要通过城市实例分析与数学模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理性认识,并进一步以举例的方式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运用实例,说出城市功能区的一般类型,指出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 2.结合城市实例及有关模式图,分析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影响。 3.举出具体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4.尝试运用图像资料分析、说明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化,体会城市功能区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1.住宅区在城市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2.工业区、商业区在城市中具有怎样的区位特点? 3.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城市土地租金的高低对城市功能区的分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城市中每块土地上最终形成的功能区是由土地租金决定的吗? 6.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风格和空间格局有什么影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本专题问题设计 多媒体课件、主题资源包 学生收集到的所在城市或熟悉的城区图或规划图、不同功能区的景观图片 教室 彩笔,用作绘图的纸等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一:认识城市功能区 1.提出问题: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 2.出示不同功能区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3.出示教材中“北京城市功能区”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有哪几种功能区,简要解释同类功能活动的集聚效应形成功能区,指出城市的功能分区并无明确的界限。 活动二:归纳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点 1.提出问题:住宅区在城市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工业区、商业区在城市中具有怎样的区位特点?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上述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3.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分析: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位置特点有何不同?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中心商务区(CBD)有何特点,与商业区有何区别和联系? 4.由学生列表比较、归纳各功能区的形态与位置特点。 活动三:探究所在城市的功能区 1.组织学生活动:出示学校所在城市的市区图(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或下载打印电子地图),指导学生用彩笔勾画出主要功能区,说说它们在空间上是如何分布的;分小组讨论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2.展示交流学生的绘图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一:分析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经济因素 1.提出问题:城市土地租金的高低对城市功能区的分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引导学生读“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示意图,思考分析: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分组讨论:如何确定图中各区段哪种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最强?各功能区范围是怎样划分的? 4.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小组互评或教师点评,作补充讲解。 活动二:了解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因素 1.提出问题:城市中每块土地上最终形成的功能区是由土地租金决定的吗? 2.阅读教材案例,了解历史因素对功能分区的影响,以及社会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 3.出示学校所在城市的市区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出上述因素在本市区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