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的奇葩》
——肖邦和《c小调练习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肖邦,聆听、分析《c小调练习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感,使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朋友等一切的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思考并规划人生,树立终身学习和报效祖国的愿望。
2.过程与方法:
①.体验。完整而充分地体验《c小调练习曲》,学生在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积极体验中,教师启发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②.比较。通过分析《c小调练习曲》各段落表达的情感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③.探究。引导学生对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的研究与创造活动,用开放式、问题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④.合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以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为音乐媒介,加强与同学与老师的合作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3.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欣赏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学习作曲家创作钢琴曲的手段;通过学习肖邦音乐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②.通过模仿钢琴家的演奏方法,参与教学中的表演及创作活动,培养多元联系后的创作能力。
③.课后自学“练习曲”和“音乐会练习曲”的概念。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聆听作品,感受乐曲的意境与内涵,以及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歌人内心世界的情感,采用的是分组讨论法,集体探究、实践的方法突破重难点。②.分析作品:分段落分析,引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结尾。师生互动法,实践体验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创作体验法,师生交流法等等,完成本课的重点突破。
难点:①.曲式分析图式。②.对作品艺术形象的理解。 四、教具的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废旧的答题卡。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视频导入 师生问好。
播放2012春晚李云迪和王力宏“斗琴”视频《金蛇狂舞》。
[设计意图]:由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异,外国的音乐作品,尤其是钢琴作品,
对学生的吸引力通常不如当今流行歌曲。上课开始,通过中西合璧的钢琴表演,能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对钢琴的探索和研究兴趣。 2.出示课题 认识肖邦
作者介绍。
①.请同学谈谈对肖邦的认识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学生搜集的关于肖邦的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②播放肖邦资料片。
[设计意图]:对肖邦更加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
教师小结: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钢琴诗人”, 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带了一把故乡的泥土离开波兰,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华沙安葬,这两点就足以说明肖邦是一位很爱国的音乐家。
【学生活动】:师生互动,掌握肖邦的生平,获得《c小调练习曲》创作的背景信息。
[设计意图]:了解一部音乐作品很直接的一个方法就是感同身受,通过对作者背景的分析介绍,逐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
3.初听全曲 感性认识
教师播放课件中国著名钢琴家石叔城演奏的《c小调练习曲》。 谈谈音乐表达是怎么样情感?总结出曲式结构图?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前后桌为一组讨论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初听音乐,让学生大胆猜想,谈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实现“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的教学理念。
教师小结:《c小调练习曲》是肖邦于1830年9月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11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
4.分析乐曲 课堂实践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总结:引子+A+B+A1+结尾。
引子:
【学生活动】:讨论引子表达怎样的情感?
讨论结果:由强烈的、森严的属七和弦开始。它伴随着一连串用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上下翻滚的流动音型所组成的下行乐句,表现了作曲家悲愤的、震惊的、用语言难以言表的心情。
【学生活动】:道具是:“废旧的答题卡”
(1).模仿作曲家练习弹钢琴的左、右手的姿势,右手弹和弦,左手拿个卡从右到左,演绎音乐的下行。由这个动作联想到四四拍子的指挥图式。
(2).练习四四拍子的指挥图式。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引子的两种音型,一是和弦,二是下行的十六分音符。指挥的图式为第二段的音乐活动做下铺垫。
[设计意图]:身临其境的体验引子的两种音型。 第一部分——A
【学生活动】:讨论第一部分描写的情感是什么?
讨论结果: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想像作曲家那是的心情是怎样的激昂慷慨和起伏难平。
第二部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