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的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多用排除法,这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了解大概内容,通过把握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确定关联词。 D项,“虽然”,是已定条件的反议,用在此处不当。改为“既然”。 故选D。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B. 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剧情跌宕起伏,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谓气势磅礴,石破天惊。 ....C. 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
D. 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不符合语境。 故选A。
10.下列各句中,主干提炼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撒着几十个绿宝石般的珊瑚岛。(海面上撒着宝石。) B. 面临即将来临的高考,同学们都没有理会外面吵闹的声音。(同学们理会声音。) C.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是损失。) D. 这是一部叫人看过之后就不会忘却的电影。(这是电影。)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句子,提取主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主干提炼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模式压缩句子。
A项,错误。“海面上”是主语,“撒着”是谓语,“珊瑚岛”是宾语,应改为:海面上撒着珊瑚岛。 B项,错误。“同学们”是主语,“理会”是谓语,“声音”是宾语,缩句不能改变句意,应改为:同学们没有理会声音。
C项,错误。“毁灭”是主语,“是”是谓语,“损失”是宾语,应改为:毁灭是损失。 D项,正确。 故选D。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重庆人离不开小面,小面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承。 B. 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加分。
C. 江苏省出台了校园足球行动计划纲要,创建一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特色县。 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A项,搭配不当。把“传承”改为“流传”。 B项,成分残缺。“采取”缺少宾语,C项,正确。
D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删去“在”或者“使”。 故选C。
12.下列各项中,对划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
A. 明喻,因为句中的比喻词“像”。 B. 夸张,因为实际上心理装不下“大棋盘。”
C. 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加分”后添上“措施”。
D. 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高考中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补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手法进行判定、评价以及运用的能力。 A项,错误。本句中的“像”不是比喻词; B项,错误。不是夸张,是比喻。 C项,不是借代。
D项,正确。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故选D。
1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里的山啊,水啊,草啊,树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B. “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他环视会场之后说。 C. 在心里,他真看不起太太,可是不许别人轻看她;她无论怎样,到底是他的夫人。
D. 可真是个脏小鬼,脸上溅满西瓜汁,尽是灰土,头发蓬乱,脏得要命,可是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
D项,“可真是个脏小鬼”后面应该改为“冒号”,因为后面的内容是对“脏小鬼”的具体描述;“尽是灰土”后面应该改为“分号”,因为分别是从“脸”和“头发”来描述的;“脏得要命”后面改为“句号”,因为关于“脏小鬼”的描写已经结束。 故选D。
14.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最初用来称呼汉族。
②这种称呼反映了中国各族人民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高度一致的根本利益。
③在我国,“中华民族”大约是20世纪初才出现的民族称谓。 ④在不同的场合,为了语言表达的方便,常常作同义词使用。 ⑤但很快就用来作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⑥因而与“中国各族人民”有相同的含义。 A. ③①⑤②⑥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首先确定最基本的话题,是谈论“中华民族”,因此③句在前,根据时间和关系逻辑,紧跟着的是①句,因为其中有“最初”二字;⑤显然是紧跟着①句的,前三句排定后基本上可以确定选项。 故选A。
15.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与出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B.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晏殊《题都城南庄》
C.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D.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识记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项,错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出自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故选B。
B. ②①⑤③④⑥
C. ③①②④⑥⑤
D. ③⑥④②⑤①
二、阅读: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小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16. 下列各组中,划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B.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C.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D.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17.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玉不琢(雕琢) .C. 因物则迁(变化) .【答案】16. B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玉不琢”“人不学”结构对称;“不成器”“不知道”结构对称,各自成句,排除AC;“然玉之为物”,意思是“然而玉这种东西”,强调它的特殊性,所以断开,排除D。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D项,“念”,深思。 故选D。
B. 人之性(本性) .D. 可不念哉(念叨) .
(二)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完成小题。
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
“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
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传”是无条件的,那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