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名词活用
古代汉语实词活用是普遍现象,名词的活用就是其中之一。名词的活用如同其他词性活用一样,规律性很强。只要掌握住这些规律,学习活用现象就相当容易。 名词活用的种类及其规律特点如下: 一、名词活用作状语
名词活用作状语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 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不构成主谓关系)=状语+动词或形容词
用文字表示,就是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果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它一定活用作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名词就是活用为状语。
如“天高地迥”“虎啸猿啼”,这是主谓关系;而“斗折蛇行”中的“斗”“蛇”在文中不..能作“折”“行”的主语,那就活用为状语,变成“(像北斗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行走”。 又如“人皆得以隶使之”,此句主谓关系为“人使之”,而“隶(奴隶)”这个名词处在中间,.只能用作状语:像奴隶一样。
练习一 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语,并解释其义。 (1)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太史公自序》) 上:向上。下:向下。
(2)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夏本纪》) 南:向南。
(3)我国家礼亦宜之。(《鲁周公世家》) 国家:按照国家。
(4)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周公世家》) 郊:在郊外。
(5)矫称蜂出,誓盟不信。(《六国年表》) 蜂:像蜂子一样。
练习二 指出下列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现象的句子,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2)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报任安书》) (3)倡优所畜。(《报任安书》) (4)日过午已昏。(《项脊轩志》)
(5)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促织》)
(6)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芙蕖》) (7)前辟四窗。(《项脊轩志》) (8)东犬西吠。(《项脊轩志》)
精心校对版本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9)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项脊轩志》)
(10)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口技》) (11)奉命西征巴蜀以南。(《太史公自序》)
(12)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指南录后序》) (13)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河渠书》) (1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15)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16)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3)(5)(6)(7)(8)(9)(11)(14)(16) 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律性更强,种类较多: (1)“所”+名词=“所”+活用动词 如:①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②父时为将……所反者以百数。(《赵将括母》) △.(2)副词+名词=副词+活用动词
如:①至于君君,臣不臣。(《太史公自序》) ..②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梦溪笔谈》) △.③二月草已芽。(《梦溪笔谈》) △.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⑤然而不王者。(《寡人之于国也》) △.⑥君子不齿。(《师说》) △.
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3)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活用动词
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②武能网(结网)纺缴。(《汉书·苏武传》) △.③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
(4)名词(前无动词)+介宾短语(后无动词)=活用动词+介宾短语 如:①国人莫敢言,道路(走在路上)以目。(《召公谏厉王弭谤》)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
精心校对版本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③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 .△④一狼洞(于)其中。(《狼》) .
(5)名词+之(后有语言停顿)=活用动词+之 如: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②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游黄山记》) .△
(6)名词+名词或名词短语(前后组成动宾关系)=活用动词+名词或名词短语(前一名词活用)
如: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道海安,如皋。(《指南录后序》) .△△③穷山之高而止。(《始得西山宴游记》) .△△.④穷四溪。(《始得西山宴游记》) .△.
(7)名词或名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前后组成主谓关系)=名词或名词短语+活用动词(后一名词活用)
如:①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②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
(8)名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不构成主谓关系)=活用动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 如: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始得西山宴游记》) △△.
“而”在文言文中,连接的是动词、形容词,不连接名词。需要指出的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与该词的动词义项不同。如“填然鼓之”,这个“鼓”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擂鼓”;.而“赵王鼓瑟”中的“鼓”是动词,“弹奏”之意,是多义词“鼓”本身有的一个选项,而不是临时活用。
练习三 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解释其义,并指出它属于上述八类中的哪种情况。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十步:跨出十步。能愿动词后名词活用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渔樵:打鱼砍柴。介宾短语前名词活用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东:向东行军。“而”后名词活用 (4)义不赂秦。(《六国论》) 义:坚守正义。主谓之间的名词活用
精心校对版本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5)缇骑按剑而前。(《五人墓碑记》) 前:走上前。“而”后名词活用
(6)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衣:穿(衣)。能愿动词后名词活用 (7)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安排旅舍。名词(短语)连用,前一名词活用 (8)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寿:献寿。介宾短语后名词活用 (9)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登记。名词连用,前一名词活用 (10)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使眼色。两名词连用,前一名词活用 (11)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秋声赋》) 实:结果实。名词连用,后一名词活用 (12)垣墙周庭。(《项脊轩志》) 垣:砌墙。名词连用,前一名词活用 (13)客逾庖而宴。(《项脊轩志》) 宴:吃饭。“而”后名词活用 (14)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南:向南飞。特殊的名词活用 (15)鹪鹩巢于深林。(《逍遥游》) 巢:结巢。主谓之间的名词活用
(1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饭:吃饭。能愿动词后名词活用
(17)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愚溪诗序》) 家:安家。介宾短语前名词活用(“于”字省略了) (18)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函:用匣子装。代词“之”前名词活用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甲(主语)使乙(宾语)发出某个动作行为或发生某种变化。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由甲(主语)发出、发生。如: 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秦孝公)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
例①中的“斗”由主语“两虎”发出,例②中的“斗”是主语“秦孝公”使宾语“诸侯”发
精心校对版本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出的动作行为。
练习四 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名词,并解释其义。 (1)以为轮。(《劝学》) :使……弯曲。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3)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鲁周公世家》) 臣:使……为臣。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 封:使……成为疆界。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地认为宾语具有这个活用化的动词的特性。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吾从而师之”(《师说》)。 .
名词的意动用法与活用为一般动词不同。活用为一般动词,某种特征是主语所具有的。如: ①冯谖客孟尝君 ②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
例①中的“客”意为“做门客”,“门客”这一身份为主语“冯谖”所具有;例②中的“客”是主语“孟尝君”在思想、意识上认为宾语“我”所具有的。 练习五 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名词,并解释其义。 (1)孔子师郯子。(《师说》) 师:以……为师。
(2)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 襟:以……为襟。带:以……为带。 (3)则学者至今则之。(《太史公自序》) 则:把……当作准则。
(4)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把……看作边邑。 附:名词活用歌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 不能带宾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 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 五分活用看仔细,切忌放在句子中。 综合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都属于名词的活用,请指出它们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 .
精心校对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