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总评
5月14日—16日,教育研究培训院在万宁市举行了全省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有来自各市县选拔推荐的24位选手参赛,这些选手所上的课,精彩纷呈,各具优长。让我们看到了我省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的远景和潜力,同时所上之课显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又为我们诊断与修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方向与策略,提供了很好的剖析案例。
下面我就此次的赛课作简要点评,这仅是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恳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赛课呈现的主要亮点
1.努力体现“三贴近”原则。
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与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我们欣喜地看到赛课中,有的选取真实的社会热点和焦点人物,有的联系学生真实生活经历,或生活场景,而这些都是将鲜活的生活事例,生活情景、生活现象、生活经历植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教与学气氛活跃,整个课堂轻松愉快,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合作与探究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在这一点上,海口市第一中学的麦苗、儋州第一中学的梁慧、琼中思源实验学校的黄垂有、洋浦中学的李俊敏、海师附中的姜涵等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比较到位的示范和引领。特别指出的是,他们面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相当亲和力、沟通力,加之简洁丰富的口头语言都使他们的课堂成为情趣盎然的学堂。 2.努力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课程标准规定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达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这三个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要有能力的提高和对知识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重在体验与感受,它贯穿于后两个目情感、态“标之中,要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当.
度和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时,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目标的实现。在这方面,海口市第一中学的麦苗所上的《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值得学习和借鉴。本课,麦苗老师注意把握时代脉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播放视频(歌曲)《国家》,创设了一个有机的拓展情境,提出“同学们,歌曲中的哪句歌词让你感动?为什么?”,得出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哪有家,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守护我们的国家。就“日本将中国的钓鱼岛称为他们的?固有领土?,并且还说?其它国家没有理由抱怨?。提出“作为中国人,我们怎样有力回击日本这一无耻的行径”的话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从历史角度,从保卫钓鱼岛的意义以及中学生承担国家责任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小应该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心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就这样水到渠成地渗透其间,老师的智慧也闪烁
其中。在下课之时,听课老师给予麦苗老师以热烈的掌声,正是对其智慧教学的最好褒奖。可惜,这样的课并不多见。 3.努力体现一节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课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呈现出的闪光点,包括宽于教材的鲜活知识、学生独特有价值的见解、体现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等。这方面,洋浦中学的李俊敏所上的《挫折面前也从容》课时,按照“播放视频《吴秀堂同学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在吴秀堂身上体现的更多的是什么作用?(2)为什么在他身上是积极作用?”“(1)小组内交流自己面临的挫折,讨论并写下自己急需解决的挫折。(2)小组交换写着挫折的纸条,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给同学支招,帮助他们战胜挫折。”的顺序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践行。李老师的教学预设的内容适度,留有一定空间,随时捕捉、吸纳、提升学生的闪光点。课堂中学生倍感亲切,气氛活跃,这是一节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课。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课
课件等音像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的立体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看到的是,所在参赛选手都制作了课件,有的不乏简洁实用,有的更是
实用精美。他们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图、文、声、像集成输出的优势,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如社会热点、新闻回放、图片,《变形记》等视频片断,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同时由于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它以鲜明的激励性、促学性、形象性和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这方面,琼中思源实验学校黄垂有老师在讲授“磨砺意志”一课时,播放视频《肖山:他与坚韧的琼中女足》的故事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成长中怎样培养和锻炼坚强意志;海口市第一中学的麦苗老师选播《国家》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陵水思源实验学校的杨海莲老师选播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变形记》用得恰到好处,即生动形象,又说明问题等都让我们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力量。
二、值得研究讨论的几个问题
1.课程标准是否引领我们的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应当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国家课程标准看齐,并做好两件工作:第一,研读国家课程标准,针对现用的教材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第二,选择或设计简便、有效且容易操作的评价方法,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国家课程标准具有导向的功能,任何时候都不应轻视和忽略。通过赛课的过程,我们看到,大多数的选手的课标意识显著增强,但也有个别选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严重脱离,存在明显的“离标”“跑标”的情形,在他们看来。课标是摆设,是点缀,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
2.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课主要还是围绕着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来建构,因此,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不够,学生的思考探究不够,学生的互动合作不够。
3.有个别选手对教材的研究、理解、分析不到位,出现对基本观点的把握不准确,对重点知识一带而过,缺少分析、只给结论的现象。
4.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要求,这里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案例的选择远离学生生活经验,二是二者脱节,不相融。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总评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