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创新初探
作者:龚亮华
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8期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和开展实践教学等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课程的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在阐述信息化给《西方经济学》教学带来影响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信息化条件下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教学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西方经济学;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0-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17)08-89-02
1信息化给《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带来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也带来了机遇。
1.1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信息化背景下,老师可以首先利用网络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初步了解概念和理论内容上的基础上找出疑惑,然后在课堂上解答疑惑,并对重要的结论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2助力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信息化条件下,任课教师可以将教学案例以图片、动画甚至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将理论的重点、难点用更形象生动的形式进行演示。另外,信息技术的使用,还有利于任务驱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1.3可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让任课教师可以随时在课堂上引用网络上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补充说明,超文本链接技术可以使教学PPT展示大量丰富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上课前学生在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帮助他们理解新的概念和理论,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4有利于开展该课程的实践教学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社区和企业论坛对微观与宏观的经济现象开展认识和调查实践;对经济学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任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思想、理论和取得的新进展与他们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
2信息化条件下《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要求经济类专业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深入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要求非经济类学生掌握基本原理,能运用这些原理分析、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政府有关的经济政策。然而,现阶段各高校并没有根据专业和授课对象的不同来明确区分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定位模糊,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介绍上也缺乏侧重点。
2.2教学手段落后
如前所述,绝大多数任课教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只是单一地运用PPT课件,利用屏幕替代板书,PPT课件的内容也只是教材内容的堆砌。而那些能丰富、生动展示教学内容的其他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基本没有采用,造成学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是在看课件,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和理解,没有较好发挥多媒体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
2.3利用信息技术的力度不够
网络教学系统、精品课程网站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外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加强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更多便利。但在平时,学生课外学习主要围绕教材,网络教学系统、精品课程网站的浏览率低,这些工具形同虚设。网络教学系统基本都有同步、异步聊天板块,学生遇到问题时更多地借助面对面交流,基本上不会对这些信息技术工具加以利用。
2.4实践教学缺位
就内容而言,《西方经济学》不仅涉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还涉及不同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因此,这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很多精力,使得这门课的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多数高校既未开设有关经济学的实验教学环节,也未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掌握的仅仅是课堂上的内容,对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知之甚少,导致学生在课外很少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更谈不上运用经济理论去解决经济问题了。
3信息化条件下《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创新
3.1有针对性地安排和展示教学内容
对于经济类和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任课教师必须明确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再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基础课的教学体现专业特色。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经济学的讲授可侧重于微观部分,向学生重点介绍企业的目标、行为方式及生产决策的制定;对于经济类专业的教学,可侧重宏观部分,并结合学生的专业主干课,介绍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影响,利率和汇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等。在内容的展示上,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将社会经济现象及问题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强化他们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3.2加强CAI在教学中的运用
CAI(ComputerAidedInstruction),即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它将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数据库等多种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到教学过程,主要表现在:(1)利用图片、动画、音频、视频来展示教学内容;(2)实现人机对话。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设计,实现学生与机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3)控制模拟。
教师可以利用公式来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情景,将企业的各项成本进行归类,帮助学生理解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4)问题求解:让学生以多种途径运用规则和概念,得到问题的解。(5)其他运用。学生可以利用CAI进行课后练习及自我评价;任课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等。
3.3加大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
首先,改进PPT的制作,对经济学的每个章节进行精心设计,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制作课件时注意背景的选取、字体颜色等色彩的搭配,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互联网的利用。任课教师可随时利用互联网上的大量案例和免费数据库信息来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分析理解。再次,加大对共享教学资源的使用力度。目前,许多高校都已完成精品课程的建设。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系统的互动平台、QQ、邮箱和微信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
3.4有效开展实践教学
一方面,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不同,组织学生开展认识实践、调查实践和研究性实践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时或异步的交流工具,就实践教学的主题和要求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解答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就实践活动得出的结论进行全面、深刻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对相关经济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网络数据库收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得更全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