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与护理论文: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与护
理
【摘要】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致使尿酸沉积在关节囊、滑膜囊、软骨、骨质而引起的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局部不能忍受被单覆盖或周围震动,午夜足痛惊醒,痛如刀割或咬噬样的慢性关节炎。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多见于拇趾的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对相关知识的缺乏,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亦有趋于年轻化的态势。现针对我科室2010年下半年收治49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经我院治疗与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77岁,平均发病年龄(60±8)岁,病程3天~10年,平均病程(5±3)年。其中,青年8例,中年26例,老年15例。
1.2 临床表现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可伴有发热、寒战、疲倦、厌食、头痛等症状。一般历时1-2周症状缓解。局部皮肤红肿转为棕红色而逐渐恢复正常。有时可出现脱屑和瘙痒。慢性期尿酸钠在关节内沉着逐渐增多,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缩短,受
累关节增多,疼痛加剧,炎症不能完全消退,出现痛风石,痛风石以关节和肾脏较多见,外耳的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关节等处也会出现痛风石,随着风石的不断沉积增多,导致关节肥大、畸形、僵硬、活动受限。以足第一跖趾、跗骨、踝关节炎为首发表现者分别为34例(占69.4%)、5例(占11.1%)、3例(占5.6%);以膝、手关节炎为首发表现者分别为4例(占8.3%)、3例(占5.6%)。伴有痛风石者13例(占27.8%),其中肾结石8例(占16.7%)、耳廓或手、足结石为5例(占11.1%)。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者分别为8例(占16.7%)、17例(占36.1%)、2例(占5.6%)。
1.3 实验室检查49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38例(占77.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增高有43例(占88.9%);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尿素氮升高)7例(占13.9%);尿液ph值均小于或等于5.0~5.5。手足x线片出现骨质穿凿样或虫蚀样缺损4例(占8.3%),其病程均超过8年以上。
1.4 病因多在夜间突然发病,受累关节剧痛,首发关节常累及拇趾关节,其次为踝、膝等。关节红、肿、热和压痛,全身无力、发热、头痛等。可持续3~11天。饮酒、暴食、过劳着凉、手术刺激、精神紧张均为其发作诱因。
2 治疗
2.1 治疗方法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或秋水仙碱,以消炎镇痛。当关节疼痛缓解后,给予别
嘌呤醇0.1g每日3次或立加利仙50mg每日1次,以抑制尿酸的生成或促进尿酸的排泄,同时给予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的排泄。
2.2 结果49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关节疼痛症状全部缓解,血尿酸、esr、crp降至正常,7例血肌酐、尿素氮增高的患者其肾功能也恢复正常。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患者疼痛难忍,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关节制动,尽量保护受累部位免受损伤,以免破溃、造成感染。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更换床单、被套,定期病房消毒等。
3.2 饮食护理限制高嘌呤类食物的摄取以减少外源性核蛋白,降低血尿酸水平,对于防止或减轻痛风急性发作,减轻尿酸盐在体内的沉积,预防尿酸结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详细制定了饮食治疗卡,在急性期应严格限制食物中嘌呤的摄入,食物中的嘌呤量控制在100~150g/d,蛋白质可按0.8~1.0g/kg体重(标准体重),脂肪控制在50g/d;同时提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如各种大米、玉米面、面粉等主粮,牛奶、鸡蛋为膳食中主要优质蛋白来源;选嘌呤低的蔬菜水果1000g/d,避免使用动物内脏等含嘌呤高的食物。并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的排泄。同时饮食控制不可过度,以免导致营养失衡加重痛风,并鼓励患者选食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因增加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