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地理 历史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二)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4·重庆调研)20世纪30年代中期,世界上形成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等货币集团;二战后初期,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这一变化表明( )
A.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建立 B.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C.区城集团化走向全球化 D.国际货币金融合作机制形成
D [材料“二战后初期,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无法说明“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期,世界上形成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等货币集团”不属于区域集团化,故C项错误;“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标志着国际货币金融合作机制形成,故D项正确。]
2.(2024·天津南开区质检)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B.实现了国际贸易自由化 C.加速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D [材料强调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对美国的影响,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是以“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无关,故B项错误;加速资本国际流动与题干中“全球化进展”不相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这有利于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
3.下列柱状图反映了1953-1989年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综合下图可知,这一时期( )
高考 地理 历史
A.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出口额较为平稳 B.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一直占支配地位 C.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一直下降 D.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
B [材料信息反映了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无法客观的体现具体的贸易出口额情况,因此无法体现工业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出口额是否平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战后发达国家所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一直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1953-197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在下降,1970-1979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上升,故C项错误;材料中1970-1979年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故D项错误。]
4.“起初,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抱敌视态度的,还在西欧六国酝酿筹组共同市场时,英国政府就着急在1956年10月抛出了所谓的‘C’计划,企图用一个包罗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所有成员国在内的‘工业自由贸易区’,把拟议中的六国共同体‘化’掉。”英国此举( )
A.确立了其在欧共体中的核心地位 B.旨在抗衡美国主导的“关贸总协定” C.为欧洲联盟成立提供了基本框架 D.体现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复杂性
D [欧共体是在1967年成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此举针对的是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抗衡“关贸总协定”,故B项错误;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为欧洲联盟成立提供了基本框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抱敌视态度,这体现出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复杂性,故D项正确。]
5.20世纪80年代前,只要美国和欧洲合作,就可以在关贸总协定或世贸组织框架中主导多边贸易谈判,其他国家只能听命于它们。……后来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谈判也随即走向停滞,难以向前推进,甚至有时还会遭受双边或区域多边协议侵蚀。这一变化表明( )
A.全球化趋势受到严重挑战 B.国际经济秩序在不断演进 C.区域集团化对全球化有害 D.国际贸易体系趋向不合理
B [关贸总协定或世贸组织框架不能简单与经济全球化对等,故A项错误;材料“20世
高考 地理 历史
纪80年代前……后来”,表明国际经济秩序在不断发展演进,故B项正确;区域集团化也属于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随着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贸易体系不断趋向公平、公正、合理,故D项错误。]
6.(2024·龙岩质检)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授权政府“对于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贸易可采取必要的行动”,以减少国内产业的压力。这表明美国( )
A.推行利己主义外贸政策 B.强化政府干预经济职能 C.积极维护公平贸易原则 D.借助世贸组织规则维护权益
A [根据材料“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授权政府对于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贸易可采取必要的行动”可知,这一措施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这表明美国推行利己主义外贸政策,故选A项;“滞胀”出现后美国减少政府干预经济职能,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授权政府对于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贸易可采取必要的行动”可知,这一措施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公平贸易原则,故排除C项;1995年,世贸组织规则正式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7.(2024·惠州调研)下表为有关国际海洋公约的统计表格,该表反映了( ) 时间 签署国家或国际组织 签署的文件 《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的宣言》 主要内容 签署国享有200海里的领海权 领海以外增加200海里《圣多明各宣言》 的承袭海作为专属经济区 《关于海洋问题的宣言》 《联合国海洋公约》 非洲国家有权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签署国享有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1970年 智利、秘鲁等拉美21国 1972年 多米尼加等加勒比海15国 1973年 非洲统一组织 1982年 联合国 A.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B.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 D.海洋权益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B [联合国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组织,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关于海洋权益的主张,最终得到了《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确认,这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故B项正确;《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形成,不能反映整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诉求,故D项错误。]
高考 地理 历史
8.1971年尼克松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同时增加10%的进口税。于是,各国与美国谈判,最终以美元贬值10%及其他国家货币升值而告终。1973年美元再次贬值10%,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表明( )
A.国际贸易体系陷入混乱 B.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 C.美国实行通货紧缩政策 D.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D [根据材料“尼克松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故选D项;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故排除A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仍是国际上主要的支付手段,故排除B项;美元贬值属于通货膨胀而不是通货紧缩,故排除C项。]
9.(2024·乌鲁木齐二模)2024年1月25日,欧盟特别峰会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及英欧未来关系宣言两份文件。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表示,“没有人因此感到高兴,但这证明了欧盟27个成员国团结一致。”他在谈到英欧关系时指出,英国与欧盟的谈判恐怕不会一帆风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仍将是朋友。这表明( )
A.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个曲折的发展 B.英国通过法律程序完成脱欧进程 C.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曲折发展 D.大国强权政治在主导着国际关系
C [由材料可知,英国脱欧影响了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因此欧洲一体化曲折发展,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区域集团化而非经济全球化,故排除A项;“完成脱欧进程”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区域集团化而非大国强权政治,故排除D项。]
10.(2024·石家庄一模)二战后,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这反映了( )
A.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 B.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D.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独立
C [材料体现了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而这正是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主要内容,故选C项;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是表象,而控制力加强的原因在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故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
高考 地理 历史
基本格局,故排除B项;二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故排除D项。]
11.(2024·上饶一模)从1996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加入WTO的发达国家有4个,发展中国家有31个。截至2005年,WTO成员数量达到149个,约占全球国家总数的63%。这表明( )
A.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B.国际旧政治格局遭到冲击 C.新兴独立国家数量猛增 D.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推进
A [WTO的宗旨和其成员数量的不断增加,说明当今世界的经济联系在不断加强,故选A项;国际旧政治格局是指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新兴独立国家数量猛增是在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故排除C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没有体现“曲折”的特点,故排除D项。]
12.(2024·深圳二模)二战后,美国推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了世界经济体系。2012年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计划成立开发银行,并称其为“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替代机制方案”。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冲击了美国经济霸权 C.区域经济集团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D.新兴国家主导了国际金融体系
A [由材料可知,2012年金砖国家计划成立开发银行,对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造成冲击,这说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故选A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因而经济全球化本身不会冲击美国经济霸权,故排除B项;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非区域经济集团合作组织,故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金砖国家计划成立的开发银行对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的冲击,并未反映金砖国家主导了国际金融体系,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奉行“大陆政策”,追求在欧洲大陆的崛起,被英国视为抑制俄、法的力量。德皇深知,在成为霸权国家之前英国随时可以给德国以沉重打击,因此要求尽量维持与英国的良好关系。当时的欧洲大国频繁结盟与反结盟,错综复杂的条约与联盟关系造就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到20世纪初,在工业生产方面,英国已落在美、德之后。对英国而言,“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的德国成为其头号对手,英德之前的良好关系走到了尽头。
——摘编自张新颖《国际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及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