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1级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参考答案 第一章 导论 一、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它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功能。

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它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

信用创造:信用创造是商业银行的特殊功能,它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分行制:分行制银行是指那些在总行下,可在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并都可以从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持股公司制:持股公司制银行又叫集团制银行,即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

流动性: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主要有资产变现的速度和资产变现的成本。

六、简答

1.答: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它的主要功能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调节经济 。

2.答: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1 (1)商业银行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有重要影响; (3)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4)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5)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3.答:建立商业银行体系要遵循一些原则,主要有: (1)有利于银行业竞争;

(2)有利于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 (3)使银行保持适当规模。

4.答:商业银行一般可分为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管理系统四个系统。

1

(1)决策系统主要又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及董事会以下设置的各种委员会组成。其中股东大会是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决策机构,一般在董事会下设置执行委员会、贷款委员会、考评或薪酬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

(2)执行系统由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各业务、职能部门组成。其中总经理(行长)是银行的行政首脑。

(3)监督系统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监事会、董事会中的审计委员会以及银行的稽核部门组成。

(4)管理系统一般由五个方面组成,分别是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

5.答:商业银行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可以划分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企业集团所有的银行和股份公司制的银行;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可划分为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和国际性银行;按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和其他业务划分可划分为德国式全能银行、英国式全能银行和美国式职能银行;按组织形式划分可划分为单元制银行、分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银行和联合银行制。

七、论述

答: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为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盈利性)。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安全性目标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实现安全性目标银行要: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 ;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 ;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二是流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坚持流动性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和国库券,注重从负债方面提高整体经营的流动性。

三是效益性(盈利性)目标是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商行尽量做到: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金的比重;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资金;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提高银行员工劳动收入,节约管理费用开支;严格操作规程,完善监督机制,减少事故和差错,防止内部人员因违法犯罪活动而造成银行重大损失。

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盈利性)目标之间是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

统一性:流动性与安全性相关,只有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才能保证银行的安全经营,最终实现盈利目标。所以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手段,盈利性是目标。

矛盾性:在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实现安全性需要商业银行扩大现金资产,减少高风险、高盈利性资产,而实现盈利性目标则要求商业银行尽可能减少现金资产,扩大高盈利资产。两者之间存在矛盾,而保持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

一、名词解释

1.核心资本:即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2.附属资本:商业银行长期债务,主要包括资本票据和债券。

2

3.外源资本: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所形成的最基本、最稳定的银行资本。 4.内源资本:主要指银行尚未动用的累计税后利润部分。 5.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者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它包括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

6.普通股:是一种主权证书,也是商业银行资本的核心部分,对银行具有永久的所有权。在银行组建时,普通股是银行筹集资本金的主要方式。银行发行普通股所形成的资本由普通股股本和资本盈余两部分构成。

7.优先股:优先股兼有普通股和债券的特点,优先股持有人通常按固定股息率取得股息,对银行清算的剩余资产的分配权优于普通股持有人,但要次于债务人。是国外大型商业银行主要的外源资本渠道,它通常在税后列支。

8.P41储备金:银行为了应付未来回购、赎回资本债务或防止意外损失而建立的基金,包括放款与证券损失准备金和偿债基金。

9.风险加权资产:风险加权资产是指对银行的资产加以分类,根据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性质确定不同的风险系数,以这种风险系数为权重求得的资产。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风险加权资产=∑表内资产额?风险权数+∑表外资产?信用转换系数?表内相对性质资产的风险权数 。

增加:《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是:关于最低资本要求、对资本充足率的检查监督及市场纪律。

二、简答

1.答:商业银行的资本主要包括股本、盈余、债务资本和其他来源。

2.答:发行普通股筹集资本金的优点:普通股作为银行最佳的外源资本来源,是商业银行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缺点: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发行普通股使银行面临着股东因银行净收入增加而要求增发红利的压力,而且普通股的交易费用因税后列支而高于其他外源资本形式,最后,增发普通股会稀释银行股权,使银行大股东面临失去控股地位的危险。

3.答:发行优先股筹集资本金的优点:可以缓解银行普通股股价与收益比例的下降;优先股无到期日,不存在偿债压力;资本成本较普通股低;可提高银行财务杠杆作用,使银行普通股收益率增加。缺点:股息在税后列支;发放形式缺乏灵活性。

4.答:发行债券可优点:债务利息税前列支,可降低筹资成本;增加债务资本不会影响银行股东对银行的控股权;有助于提高银行收益率。缺点:债务资本需到期清偿,对银行的支付能力要求较高。

5.答:综合分析法认为影响资本充足性的数量与非数量因素有八个,分别是(1)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2)资产的流动性(3)收益及留存收益(4)存款结构的潜在变化(5)银行股东的特点和信誉(6)营业费用的数量(7)营业活动的有效性(8)银行满足本地区现在与将来竞争需要的能力。

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答案..

2011级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niy09qc4c34ka295j7z7yqpo85slb00d4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