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1442501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
总学分: 3 总学负荷: 84 自主学习:54 课内总学时数: 30
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 0/0/0 先修课:组织学与胚胎学
后续课:生物化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
一、 说明部分 1. 课程性质
专业课,必修 2. 教学目的及意义
人体解剖生理学不但是一门医学、药学的、基础学科,也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理解食品消化、吸收,食品中各营养成分对身体各器官发挥作用机理的重要基础学科。本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生理功能的特点、发生机制、机体内外环境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各组织、器官的解剖学知识。 3.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人体解剖学分为大体解剖和组织学两部分,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是学习人体生理学的形态学基础。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如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在正常条件下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4.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在药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了解生理学的发展历史和近年来某些研究进展。难点:由于本课程未设置实验课,因此不能建立直观的解剖学感性概念;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不能完成。 5.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作业、撰写综述等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其中,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及手段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包括观看相关影像资料,
- 1 -
提问和总结。
6.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7. 岳利民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版,2011,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 总论
一、 教学要求
掌握稳态、内环境、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的概念。
掌握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体液调节的方式与激素、靶细胞、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的概念及神经分泌,神经-体液调节的概念。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
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在药学教育中所处地位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熟悉自身调节的概念,特点。
了解人体解剖的基本术语。 二、 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研究对象和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水平;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及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人体的解剖方位、人体的解剖面。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及研究方法。 三、 本章学时数 2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组成
一、 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的概念、细胞膜的结构。
熟悉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质膜的概念及特性。
熟悉细胞增殖周期概念、分期和主要特点;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其生理功能。
了解细胞的液体镶嵌模型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衰老的过程;细胞凋亡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
1、细胞:单位膜的概念与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
2、细胞质:细胞质基质、核蛋白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
- 2 -
酶体、微丝、微管、中心体、核膜、核仁、染色质(分裂期的染色体)。
3、细胞的增殖:间期(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第二节 基本组织
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上皮组织的分裂。被覆上皮的结构和功能。上皮细胞的游离面与基底面。基底膜与游离面附属物。细胞间连接。腺上皮与腺的结构特点。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概念。
2、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结缔组织的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的分布与结构。基质的化学成分与特点。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网状结缔组织的结构功能。脂肪组织的结构特点。
3、肌组织:骨骼肌细微结构:肌小节、Z线、粗微丝、细微丝、横管、肌浆网。肌组织的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结构的区别。
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的一般特点与功能。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神经元的分类。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的区别。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三、 本章学时数 2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 教学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主动转运的概念、特点、种类。易化扩散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
掌握与生物电相关的基本概念;极化、超极化、去极化、超射、后电位。 掌握肌节的概念,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过程。
掌握静息电位的概念、形成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形成机制及特点。 掌握兴奋性、兴奋、阈值的概念,刺激量的三个要素。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规律。神经-肌接头的组成、兴奋传递的过程及特征。
熟悉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及途径;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熟悉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方式,影响因素。
了解出胞和入胞过程;了解影响神经-肌接头传递的因素;骨骼肌的超微结构;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影响因素。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自主学习)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