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竞赛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体育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为了锻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与身心发展,如何提高小学生体育的教学质量就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竞赛教学法得到很好的应用,那么运用竞赛教学法就能够有什么好处,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运用竞赛教学方法呢。 关键词:竞赛教学法;好处;存在问题;正确运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体育锻炼的教育,以实践性的手段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小学生大多数都是在6—12岁之间,他们现在都比较好动,表现性强,因此,在教学中竞赛教学法的运用不可或缺,本篇论文主要围绕竞赛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运用进行浅析。
一、竞赛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好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是学习任何事物首先要有的前提,只有了兴趣之后,学生们才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学习向左转向右转,小学生总是记不住哪边是左,哪边是右,告诉多次也无济于事,学生们根本不往心里去,每一次的转向练习,总是有同学转错。运用竞赛教学法之后学生们变得自觉很多,总是刻意的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去,哪怕稍微慢一点,经过多次的练习,学生们渐渐就熟练了。 (二)学生能够加速巩固所学习的运动技能
竞赛教学法,激发着每一位学生的内在潜质,他们都想能够取得胜利,就算成绩不好的同学,也不想每次体育的竞赛都是最后。这样的内心活动在心里作祟,使得每一位同学都集中精力,认真思考、记忆。因此,在学完一套动作之后,告诉同学们自己练习的时候,都能够自觉的练习,并且,主动地去记动作,即使有些同学并不是那么热情参与,小组长也会进行督促。像学习广播体操一样,每一节都有不同动作,什么时候伸展、收腿、左右转等,同学们都会抓紧时间练习,为的就是尽量在小组赛的时候,不会出错。从而,能够加速掌握所学习的运动技能。
(三)磨练学生意志,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很多同學一提到参加竟赛都会特别紧张,无论是什么项目的比赛,有些同学的第一直觉
就是我不行,我不能报名参加,我会取不上名次等等一些原因在脑中打转。其实这些都是同学们的误想,没有任何一个人天生就会比赛,而且每一次参加比赛都会得到第一名,都会领到奖品,任何一个辉煌人的背后,那都是一次次苦练之后,取得的佳绩。参与多次竞赛,每一次竞赛前的紧张就会减少,直至最后就不会对竞赛有所谓的畏惧。而正是这样的一次次竞赛的练习,亲身体会比赛中的辛酸、喜悦、焦虑与满足等多种情感体验,这样就会不断地锻炼着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参与到比赛中的每一个人必须正确的客观的面对现实,面对成功与失败的结果,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的能力。 二、运用竞赛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过于追求胜利而忽视规范的的动作技能
小学生们争强好胜的心理,是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动力,他们想要取得第一名,但有些同学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往往过于急躁,急于求成,想要取得胜利,但又不遵守规则,做的动作不规范、不准确,这些都成为主要的问题。学生们的这种过度追求胜利而忽视这个过程着实不可取。新课程提倡重结果但要更加注重过程,因为学生们记忆最深刻的动作要领是在整个练习过程中体现的,在学习练习的整个过程中才能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例如,学生们喜欢打篮球,三步篮的学习就是一个较难的学习项目,同学们总是想急功近利,马上就能把球投进,而往往忽视对于三步篮中这几步的正确动作,并没有意识到,三步篮练习的并不仅仅是最后的那个投篮,而是在练习的整个过程中,体会三步篮真正的意义。 (二)学生过于追求胜利而忽视学生之间的友谊
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获得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它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原则去培养。”友谊是值得每一个人去珍惜。然而有竞赛就会有竞争,同学们总是想要自己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往往忽视团结合作,互惠互赢,这样是不正确的。因此,在运用竞赛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告知同学们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我们的目的只是想让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主动地去学习、练习、锻炼身心,而并非要让同学们挣个你高我低,破坏团结。如果这样做,反而会失去最初采用竞赛教学法的初衷。一次体育课上,进行跳远比赛,两个同学相差甚少,基本持平,两个人都想要第一,而弄得不愉快。这样的做法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也是不支持的。
三、竞赛教学法如何正确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
(一)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竞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