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比喻修辞认知机理及英译研究
张 焱 黄雯琴 王巧宁 (西安理工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理论经典巨著,不仅承载着丰富而宝贵的医学思想和理论,还折射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通过论述《黄帝内经·素问》中的比喻修辞表达,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认知机理,借用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空间”认知隐喻模型,分析其认知隐喻机理。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8 【总页数】2
【关键词】黄帝内经;素问;比喻;认知隐喻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学理论经典巨著,位居中医四大经典之首。该书运用当时的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知识和成就,构建中医学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中,不仅有丰富的医学思想和理论,还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黄帝内经·素问》中的比喻修辞探析
比喻修辞主要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Simile)是指两个不同类型的事物之间的比较,一般由本体、喻体及喻词组成,但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其表达形式为: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常用喻词有:如、若、犹、譬、似、象。
例1:五部隔无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素问·方盛衰论》)
《黄帝内经·素问》比喻修辞认知机理及英译研究
《黄帝内经·素问》比喻修辞认知机理及英译研究张焱黄雯琴王巧宁(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摘要】《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理论经典巨著,不仅承载着丰富而宝贵的医学思想和理论,还折射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通过论述《黄帝内经·素问》中的比喻修辞表达,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认知机理,借用Fau
推荐度: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