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高中地理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1 精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从容说课】

本单元是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之后,将视角放在地球自身,进一步学习、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研究它们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尽奥秘的兴趣。

教材首先涉及到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和外部圈层 (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然后层层深入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三节内容分别探究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和水循环这三个重点。本单元内容难度较大,大气环流是本单元最难理解的部分,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应用多种教辅手段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把握好空间逻辑,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时安排】(共计10课时)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2课时 态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4课时 候 第三节 水圈与水循环 2课时 问题研究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从容说课】

首先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引导学生分析28页图2-1-2,掌握岩石圈的范围,强调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别。然后运用岩石标本、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绘制示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和特征、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内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作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讲授本节内容应始终贯穿物质运动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例如,在讲述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时,应引导学生从百万年的时间尺度和物质运动变化来认识地表形态的变化;在讲述外力作用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外力作用在破坏地表形态的同时,也就是在对地表形态进行再塑造。

本节教学时应选取学生熟知的图片或例子,动画演示、图片和教具展示贯穿于教学过程,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地理原理,让学生通过初步了解内容——深入分析原因——学会判断案例,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4.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说明岩石圈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口头表达能力。 2.利用示意图分析归纳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4.通过对案例学习和探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2课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岩石标本,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岩石圈的范围。

2.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3.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4.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化学成分 2.板块构造学说

3.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课件、岩石标本、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入)

师:我们经常会用“稳如泰山”来形容事物的稳固,用“海枯石烂”来形容时间的久远。在古代人们的传统封建的观念中,世界只能永远是原来的样子,特别那沉甸甸的大山,更应该是永远稳定的象征。所以用“稳如泰山”来象征封建统治的坚固,用“海誓山盟”来表示恒久不变的决心。然而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发生了山崩。公元前10年,岷山发生了山崩,自然的山崩让我们在短期内看到了大山也会动摇崩解。

我们也肯定听说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愚公为了移走王屋、太行二山,发动了全家老小以及子孙后代,去移平这两座山;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其实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许许多多“愚公”、“精卫”在搬山、填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自然界的“愚公”、“精卫”。

(板书)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二) 推进(新知识传授)

师: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已走过了她45亿年的漫长历程,在这45亿年中,她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海洋和陆地时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为陆地,比如我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贝壳类化石,说明在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同样,我们说陆地它也可以变为海洋,比如台湾岛在很早以前就是和大陆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中间地段地层发生陷落,便形成了今天的台湾海峡。由于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和变化之中,使得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就形成了今天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呢?

(板书)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师: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归功于我们的地质作用。那么什么是地质作用,它有哪些表现形式?请大家阅读31页第一段课文。

生:(阅读教材)

(板书)1、地质作用(斜体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 地质作用分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类 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内力作用 热能 动、变质作用 和盆地 风化、侵蚀、搬运、削高填低,使地表趋外力作用 太阳能 沉积、固结成岩 于平坦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是地质作用了,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 生:地质作用就是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师:大家看这里有一个表格,请四位同学一起上讲台来填写,每人自选一列,其他同学

在笔记上填表。

生:(四人上台填表,其他同学在笔记上填表)

师:四位同学填的都不错,现在我们知道了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知识拓展】

师: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某一作用占优势,有的表现以内力作用占优势,如不断上升的珠穆朗玛峰,有的表现以外力作用占优势,如长江三角洲的冲击平原,但总的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地质作用有些迅速激烈,比如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泥石流等,它可以在瞬间发生,使地面发生剧变。而有些则十分缓慢,但是年长日久,却能使地表发生更为显著的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界的“愚公”、“精卫”。下面大家看一段模拟动画。

(播放喜马拉雅山形成的模拟动画) 【过渡】

师:大家看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地壳的运动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那么地壳怎么会运动,是什么力量在促使它运动的?现在主要有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比较盛行的是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板块构造学说。

高潮(重难点突破)

(板书)2、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投影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板书)(1)、板块构造学说 师(指导学生看图):大家看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为六大板块(一一指出,带领学生在图上查找):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大家确认一下各大板块的名称和位置,然后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图。

(投影展示六大板块空白示意图)

师:这是一张空白的板块构造图,请一位同学上来一一确认各大板块的名称和位置。 生:(上台指图)

师:刚才那位同学指图很好,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好。在一般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地带不太平,火山、地震活动经常发生。

【教师精讲】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种符号表示的含义是不一样的,←|→箭头分别指向两边,说明板块在扩张,这种边界正在形成,称为生长边界,也就是张裂区,这种边界出现在不同的地域,所形成的地表形态是不同的。请大家继续看这幅图,当生长边界出现在海上,形成的是海洋或海岭,在陆上,常形成裂谷或断层,如东非大裂谷。

→|←箭头是相对的,为板块消亡边界。说明两边的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如果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大洋板块因为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比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

最新-高中地理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1 精品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容说课】本单元是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之后,将视角放在地球自身,进一步学习、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研究它们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尽奥秘的兴趣。教材首先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mzhb4oie775cln2z0an3ef8l940oa007v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