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疑难与案例评析读后感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疑难与案例评析》读后感

纳溪区逸夫实验小学 黄艳

这册书从整体来看,其素材主要取自我们的全国性调研项目和课题研究。主要参加人员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及北京、天津、上海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教研室、教科院的人员。 在整体设计上,本册书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本参照体系,同时兼顾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实施状况;在内容处理上,本册书既非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又非对教学问题或经验的简单汇总,而是基于广大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在鲜活的课程改革试验中真实的感触或体验。本册书统一体例包括三编。 第一编是音乐课堂教学准备的问题。结合音乐教学实际,从教材分析与二次开发、学生知识与经验准备、基于学生的教学方案等几年层面解答教学准备中的主要问题;第二编是音乐课堂教学实施的问题。结合音乐教学实践,分别从学科课堂教学实施的特殊问题和学科课堂教学实施的一般问题几个层面就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阐释或解答;第三编是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结合音乐教学体会,解答老师教学的综合性评价、学生发展的综合性评价等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本册书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有机融合体。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可操作性,对当前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就自己对本册书学习到的重点内容和深切地体会做一总结汇报。

一、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及基本理念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国家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验,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的启动和使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音乐教学的具体实施了,使中小学校的音乐课程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这标志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因此,学习音乐课程标准,熟悉音乐课程理念、音乐课程目标、音乐课程内容,掌握音乐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法等,已成为我们音乐老师迫切关心的话题。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体现学科特点的、最重要的基本理念。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理以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德育渗透为主要目的来进行的。如,在

一堂音乐课中,老师经常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识谱的练习、音程与和弦的听觉训练等,从而把本来应该是生动活泼,充满愉悦的音乐课变成了更改珠、枯燥听音乐知识传授课或机械的音乐技能训练课,使得学生非常厌烦。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违背了音乐教育内在的本质——审美教育。所以,新课程中音乐教学的理念把以审美为核心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审美体验是音乐教育基本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课程标准中表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理念。音乐的基本特征是情感性和形象性,每一个音乐作品都通过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来表达它的思想内容。要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要把握住它的情感性行政区;而要把握住音乐中的情感性和形象性则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音乐实践来感受和体验才能获得,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就是音乐审美体验的过程。所以,在新课程的音乐教学中,一切工作都应该紧紧围绕音乐审美来进行。审美应该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其他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服务,不管识谱教学也好,唱歌、器乐、欣赏教学也好,都要围绕审美为进行,都为审美而服务。比如,在唱歌教学中,使学生会唱老师所教的歌曲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如何使学生通过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体验。那么,在唱歌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呢? 第一、学习之前可先通过录音、多媒体或者老师范唱的形式把歌曲完整地展示或演唱一到数遍,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个初步的完整感受,这里包括了情感感受和形象感受。通过这种手段,可使学生对将要学的歌曲中的音乐形象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 第二,找出所要学习的音乐知识,指出这些知识在歌曲中的作用,并把它们深入到对歌曲的学习之中加以体会(包括识谱)。第三,运用演唱、演奏、舞蹈、律动等各种表现形式来进行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歌曲 的感受和体验得到进一步加深,从而使其能更准确地把握住歌曲的音乐形象、揭示歌曲中的美感,并体会这些美感给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带来的影响肉而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以下这个案例: 唱歌教学——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过程: (一) 感受与体验 1、 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声像一体),让学生随着音乐边看画面边聆听。 2、 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说出听后感(音乐情绪、所表达的内容)。 (二)、表演与创作 1、通过示范、模仿的方式尽快使学生学会演唱会的歌曲。 2、反复演唱、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和画面,提示学生找出歌曲的音乐形象。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运用演奏、舞蹈、律动、绘画等活动形式来表现歌曲

的艺术形象。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表达的是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的真挚情感。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老师没有把教会歌曲作为本节课的最终教学,而是把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音乐、表现音乐作为整个教学的重点和目的。如,在这节课中,老师没有按照传统唱歌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即学习有关知识—练唱曲谱—分析歌词、曲式—练唱歌曲—小结,而是通过具有声像一体功能 的多媒体手段,把歌曲完整地播放一两遍,使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对歌曲的艺术形象首先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然后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便其印象得以加深,这就为理解歌曲的内涵打下了基础。最后,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没有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单纯的机械训练,而是变“训练为体验”,运用示范、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用演唱、演奏、律动、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来表现歌曲。学生通过这些音乐活动,可使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歌曲中所体现的祖国秀丽如画的美景和人们过着欢乐、幸福生活的情绪,从而引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的感情,使他们的精神得到了升华。这中表现形式,正好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音乐教学应重视学生的音乐,导演项音乐活动,并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

二、 音乐课程标准与音乐教学大纲比较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以“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这一改变,表面上自似一种名词的替换,但实质上,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的重要调整,更是对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改革目标的具体体现和明确表述,更有针对性,更为全面地体现了音乐语种的育人功能;同时,也完全符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基础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

三、 音乐教学活动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音乐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打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愉快中受到教育。而对于深受传统教育影响的音乐老师来说,其音乐教学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以老师为主体,老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宰地位,把学生当做容器,只传授知识与技能方法,要求学生一味地记忆、模仿。 由于忽略了学生的兴

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疑难与案例评析读后感

《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疑难与案例评析》读后感纳溪区逸夫实验小学黄艳这册书从整体来看,其素材主要取自我们的全国性调研项目和课题研究。主要参加人员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及北京、天津、上海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教研室、教科院的人员。在整体设计上,本册书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本参照体系,同时兼顾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实施状况;在内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myov76y1b6b8ve00zsa83uyx967u500v7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