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考研教育学题库(免费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A.记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145.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

A.复习策略B.谐音法C.形象联想策略 D.群集策略

146.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

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概括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群集策略 147.旨在把握学习材料的纲目、要点及其内在联系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与标题策略D.列提纲策略 148.对认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与调节的学习策略是()。

A.元认知策略B.认知策略C.通用策略D.宏观策略

149.问题解决的试误说是由()提出的。

A.杜威B.苛勒 C.桑代克D.纽厄尔

150.把人脑比拟为计算机,又根据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的问题解决的理论是()。 A.试误说B.联结说C.顿悟说D.信息加工论

151.信息加工论者把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作()。

A.算法式 B.问题空间C.算子 D.手段——目的分析

152.把大的目标状态分成一个一个小的目标,然后进行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

差异的策略是()。

A.系列搜索策略B.手段——目的分析C.启发式D.算法式 153.()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做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

A.杜威B.纽厄尔C.华莱士D.邓克尔

154.认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组织所构成,每一个心理组织都把问题汇综

成更狭小、更明朗的陈述,逐渐接近问题解决的理论是()。 A.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B.杜威的五步模式 C.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D.邓克尔的范围缩小汇综模式 155.根据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原型启发”一般出现在()。 A.准备阶段B.孕育阶段C.明朗阶段D.验证阶段

156.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是()。

A.分析思维B.发散思维C.聚合思维D.求同思维 157.()编制了创造性人格自称量表《你属于哪一类人》用以初步了解儿童的创造性。

A.托兰斯B.劳德塞C.吉尔福特 D.阿瑞提

158.通过对被试所做的反应的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进行评价来测查其创造性水平的测验是()。

A.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B.创造性人格自称量表 C.托兰斯的《你属于哪一类人》D.创造才能“简易测试”量表 159.人脑的右半球是进行()的中枢。

A.分析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 160.在社会环境因素中,()是影响儿童创造性的主要因素。

A.社会文化B.社会管理体制C.学校教育D.家庭气氛和教育方式

161.在集体之中群策群力,互相启发,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是()。

A.脑力激荡法B.隐喻训练法C.多重策略法D.局部改变法

162.多重形式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是由()提出的。

A.奥斯本B.威廉·戈登C.吉尔福特D.戴维斯与豪特曼

163.通过改变事物的个别部分或属性并加以组合,从而得到一个创造性的新产品,这种创造力训练方法

是()。 A.棋盘法B.两部改变法C.比拟法D.清单法

164.个人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与行为倾向,称之为()。

46

A.道德B.品德C.移情D.良心

165.品德是道德性发展到()的表现。

A.初级阶段B.中级阶段C.高级阶段D.一定阶段 166.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A.二者相互区别B.二者相互联系C.二者相对独立D.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 16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品德是由个人的道德行为来显示的。

B.儿童初期出现的道德行为是无意的偶然表现。

C.道德行为是品德的表现。D.道德性包括道德行为和品德。 168.道德性是指()。

A.指由舆论力量与人们“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实行的总和

B.指个人按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显示的某些稳定特性或倾向 C.是个人道德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

D.一个人的行为由道德观念支配而仍未形成品德之前的道德表现 169.()是指对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A.道德观念B.道德感C.良心D.价值观 170.下列不属于品德构成的心理成分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境C.道德意志 D.道德动机

171.当道德观念与道德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也就成了()。

A.道德行为B.道德意志C.道德动机D.道德信念 172.品德中两个主要的构成成分是()。

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B.道德动机和道德信念

C.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73.在品德的形成过程中,使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得以沟通并实现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判断D.道德意志 174.()是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所持的较执著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或状态。 A.品德B.态度定势C.移情D.良知

175.人对自己行为所进行的反省或情绪上的评价,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这种现象称之为()。 A.道德评价B.良心C.移情D.从众

176.一位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联系岳飞英勇抗金的故事,并激情满怀地朗诵《满江红》

以感染学生,从品德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做法意在培养学生的()。

A.自觉性道德情感 B.伦理性道德情感C.移情性道德情感 D.想象性道德情感 177.我国心理学家()于1990年提出了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 A.李伯黍B.李辽C.章志光D.肖锋

178.下列研究或实验属于横向研究道德性问题的是()。

A.皮亚杰的“童道德判断研究”B.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D.李伯黍等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179.“临床叙述(对偶故事)法”是()的实验研究中运用的一种方法。

A.皮亚杰B.科尔伯格C.斯陶布D.班杜拉和麦克唐纳

180.科尔伯格的()对于研究和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有积极促进作用,后来成为研究儿童品德心理研究的经典方法之一。

A.对偶故事法B.正直测验法C.两难故事法D.价值澄清法 181.皮亚杰认为()。

A.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从客观造成的后果追究行为者的责任的

B.儿童的道德性是由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

C.研究道德问题不宜采用直接询问法,而应采用两难故事法

47

D.一般情况下,6~7岁儿童处于从权威阶段向自我中心阶段过渡时期 182.“互惠道德” 一般在()出现。

A.6~7岁 B.10岁以前C.10岁以后 D.12岁以后 183.他律道德,也可以称为(),在()间出现。

A.互惠道德6~7岁B.互惠道德 10~12岁C.强制道德6~7岁D.强制道德 5~10岁 184.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

A.动物心理学B.民族心理学C.比较心理学D.个体发展心理学

185.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具有多面性,即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既是自然学科又是社

会学科。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更偏重于()

A.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B.基础学科和自然学科C.基础学科和社会学科D.应用学科和自然学科 186.在我国近现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

人是()

A.肖孝嵘B.黄翼C.陈鹤琴D.陆志韦 187.1925年,陈鹤琴写出了()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A.《儿童心理之研究》B.《家庭教育》C.《儿童心理学》D.《实验儿童心理学》 188.中国心理学会成立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的时间分别是()

A.1962年、1978年、1984年B.1984年、1978年、1962年 C.1962年、1984年、1978年D.1984年、1962年、1978年 189.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

诞生,这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A.科学思想B.教育思想C.社会思想D.心理学思想

190.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因此,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了作必须和教育实际密切结合,即遵循()的要求。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1.我们必须坚持川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这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

究的()所要求的。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2.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即要遵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

究的()原则。

A.伦理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3.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

评价时间(1995年)

1985(年) 10(岁)

出生时间

1990(年) 5(岁)

A.聚合式交工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拉丁方设计D.横断研究设计 194.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

5(岁)

出生时间(1995年)

1990(年)

学生年龄

10(岁) 1995(年)

A.聚合式交叉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拉丁方设计D.横断研究设计 195.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

年龄

5(岁) 10(岁) 15(岁)

1970(年) 1965(年) 1960(年) 1955(年)

评价时间 1975(年) 1970(年) 1965(年) 1960(年)

1980(年) 1975(年) 1970(年) 1965(年)

48

A.聚合式交叉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C.拉丁方设计D.横断研究设计

196.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

组别 实验组 控制组

处理 √ ×

后测结果

O1 O2

(√表示进行操作,×表示不进行操作)

A.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B.事后回溯设计C.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D.固定组比较设计 197.下表所示的研究设计叫()

组别 实验组 控制组

前测结果 O1 O2

处理 √ ×

后测结果 O3 O4

(√表示进行操作,×表示不进行操作)

A.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B.事后回溯设计C.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D.固定组比较设计 198.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进行有系统地观察的方法叫()

A.定期观察法B.长期观察法C.全部观察法D.重点观察法 199.观察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全部行为表现的方法叫()

A.定期观察法B.长期观察法C.全部观察法D.重点观察法 200.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观察的方法叫()

A.定期观察法B.长期观察法C.全部观察法D.重点观察法 201.按问卷设计的形式不同,可将问卷分为()

A.个别问卷和团体问卷B.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 C.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D.文字式问卷和非文字式问卷 202.按问卷对象的不同,可将问卷分为()

A.个别问卷和团体问卷B.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

C.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D.文字式问卷和非文字式问卷 203.根据测验方式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

A.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C.是非测验和操作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204.根据测验材料性质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

A.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C.是非测验和操作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205.根据测验目的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

A.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C.是非测验和操作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206.()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华生D.埃里克森 207.()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华生D.埃里克森 208.()是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华生D.埃里克森 209.()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华生D.埃里克森 210.()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A.维果斯基B.皮亚杰C.埃里克森D.朱智贤

211.1913年,华生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在该文中,他明确提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

A.“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B.“行为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D.“行为主义的幼稚教育”

212.华生提出“除了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的影响”,这就是()

49

A.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B.教育决定论的发展观C.遗传决定论的发展观D.本能决定论的发展现 213.华生认为,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

A.爱B.悲C.喜D.恶

214.华生认为初生儿突然屏息、呼吸加快、闭眼、双手紧握或乱动、放声大哭等大现了他的() A.爱B.惧C.怒D.恶

215.华生认为最初的()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运动受到限制的天生的反应。

A.怒B.惧C.恶D.爱

216.华生认为最初对儿童皮肤的抚摸、抓痒、轻拍,就会使儿童发出微笑,产生愉快的表情和行为。这些就是天生的()

A.怒B.怕C.喜D.爱

217.华生以阿尔波特为被试研究其惧怕情绪发展的实验说明惧怕是通过()形成的。

A.无条件反射B.词的作用C.习得的条件反射D.第一信号系统 218.为了消除恐惧情绪,华生首创了()

A.厌恶疗法B.满灌疗法C.系统脱敏法D.森田疗法

219.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他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梦的解析》,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

A.萌芽B.诞生C.发展D.成熟

220.弗洛伊德认为,婴儿一出生,与母体分离时体验到的就是人生最大的(),这又被称为“出生创伤”。

A.愤怒B.焦虑C.恐惧D.失望 221.由于担心原我的需要所产生的冲动可能战胜自我而引起的焦虑被弗洛伊德称为()

A.客观性焦虑B.道德上的焦虑C.主观性焦虑D.神经性焦虑

222.由于环境中真实存在的、客观的危险来源产生的焦虑被弗洛伊德称为()

A.客观性焦虑B.道德上的焦虑C.主观性焦虑D.神经性焦虑

223.由于担心违背超我而使原我的需要得到满足所引发的焦虑被弗洛伊德称为()

A.客观性焦虑B.道德上的焦虑C.主观性焦虑D.神经性焦虑

224.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中的()阶段的儿童进人了弗洛伊德所描述的恋父或恋母情结的阶段。 A.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B.亲密与孤独阶段C.主动与内疚阶段D.勤奋与自卑阶段 225.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是()

A.成熟B.平衡C.练习和习得经验D.社会经验

226.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可以进行群集运算,例如,可将两个集组合为一个新的集,这被称为群集运算

的()

A.组合性B.结合性C.同一性D.重复性 227.常见的由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是下列()

A.唐氏综合症和杭亭顿舞蹈症B.苯丙酮尿症和杭亭顿舞蹈症 C.唐氏综合症和特纳氏综合症D.苯丙酮尿症和特纳氏综合症

228.常见的基因遗传疾病有()

A.唐氏综合症和杭亭顿舞蹈症B.苯丙酮尿症和杭亭顿舞蹈症 C.唐氏综合症和特纳氏综合症D.苯丙酮尿症和特纳氏综合症

229.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必须以生理发育、变化、成熟为物质基础,即个体生理的发展变化,例对,

人脑机能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是心理发展的()

A.前提B.重要条件C.主导条件D.生理基础

230.研究发展,4~20岁的个体脑的发展主要是通过α波和θ波之间的斗争而进行的,斗争的结果是()

A.θ波逐渐让位给α波B.α波和θ波都让位给δ波 C.α波逐渐让位给θ波D.α波和θ波谁也占胜不了谁 231.4~20岁的个体脑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的加速期,即表现出两次飞跃:第一次发生在5~6岁左右,第

二次发牛在13~14岁左右。而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思维进行研究,发现5~6岁和13~14岁是儿童

50

考研教育学题库(免费版)

A.记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145.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A.复习策略B.谐音法C.形象联想策略D.群集策略146.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概括策略C.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mxmy26kup9f98j84nw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