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10月份全国马原真题
一、单选题
1. 理论联系实际是 D A. 马克想主义理论特证 C.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解析:绪论 55 页。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C 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解析:第 1章第 61页。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这是一种 B
A 诡辩论的观点 C.实用主义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行而上学的观点
解析:第 1章 66页。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 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 点。
4.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A. 事物的内部矛盾 C. 事物的外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D.事物的主要矛盾
解析:第 1 章 77页。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 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同时,事物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也有重 要影响作用。
5. 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B
A. 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 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 的关系 C. 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 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 的关系
解析:第 1 章第 87 页。任何现实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内 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 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 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等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6. 下列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 D 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舞
解析:2 章 98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理解题, 选项 D正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 归根到底 是为了 D
A. 把握事物现象 C. 追求自我实现
B.揭示事物本质 D. 改造客观世界
解析:2章 100页。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 的目
的。
8. 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是 A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性认识
B.
感性认识可以自动上升到理
C. 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性认识
D.
理性认识可以自动回归到感
解析:2章 107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其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始,是理 性认识的基础。 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 只有透过现象才能揭示 事物的本质,只有通过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才能形成理性认识。离 开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 坚持了这一点, 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 唯物论。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9.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 C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 、厚德、包容、求是、创新 解析:第 2章 117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说是从个人 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是每一个公民都必 须恪守的根本道德准则。
10、唯物史观认为,地理环境是 A A. 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
B、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依据 D.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依据
解析:3章 125页。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 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