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作业3
结合所学城市管理学某一方面的理论,写一篇课程学习总结,题目如下: 1.突发事件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2.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体会 3.城乡一体化理论学习体会 4.城市社区自治理论学习体会 5.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6.城市成长理论学习体会 7.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8.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考核形式及要求:撰写一篇字数不低于1500字的课程学习总结。 参考答案:
突发事件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体会一: 城市社区自治理论学习体会
《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一书,从社会学和行政学,管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一下城市社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我了解到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通过对我国社区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社区改革经验的总结,从理论上对社区管理的实践进行系统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区自治管理,确实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社区发展对于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国家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管理水平,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民主化进程,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也必须要加
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同时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区管理理论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社区建设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步伐也不断加快。从而,要搞好城市管理,就必须搞好社区建设和管理,让社区在城市管理方面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再次,在我国城市管理中,传统的“街道模式”正在逐步向现代“社区模式”转变。尤其是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影响社会稳定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而要及时有效地将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也必须增强社区的功能和责任,强化社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对于中国城市社区的管理,我认为要转变观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扶持方法,推动社区管理向实体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区管理体制,促进社区管理的社会化和网络化。要加强社区管理的建设,促进社区管理的合理化和专业化,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管理体系,促进社区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要建章立制,健全法规,促进社区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总之,搞好城市社区自治管理,既需要领导重视,加强宣传引导,也. .
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扩大服务队伍,更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法制建设。
体会二: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学习《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我收益良多,其中的循环经济理论一章对我的 启发最大。
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我觉得,要搞好市政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立足于整个市经济社会的协
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大生态、大循环理念,精心构筑形成“三个循环经济圈”,探索出了一条市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企业生产“减量化”形成小循环圈。减量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环节,是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发展中,我县引导企业树立“资源有限、节能无限”的观念,要求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源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小循环经济圈。具体做法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模具、文具、汽车配件、灯具、五金机械、电子电器六大特色行业,在重点行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切实提升产业层次,减少企业生产对资源的需求,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利益。
园区产业“组合化”形成中循环圈。产业组合化是促进循环经济最终实现的有效形式,园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组合”的理想载体。在现有产业结构与园区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市要按照生态学的原理,针对产业链缺损部分,积极引进关键“补链”项目,延长生产链条,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完善循环产业链条。我们以国华铜鼓电厂为龙头,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华电厂从立项起就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环保投入经费,运用了封闭式罐存储、高效除尘、烟气脱硫、脱硝等国内最先进的环保技术,成为全国生态环保项目的样板。发挥电厂的优势,在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积极引进水泥、新型墙材、石膏板等下游企业,利用电厂产生的废弃物,构建煤-电-粉煤灰-水泥、煤-电-粉煤灰-新型墙材、煤-电-脱硫石膏-石膏板三条循环产业链,实现企业间的共生耦合。同时着力建设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重点,以沼气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为纽带,形成了“种养饲加”循环产业链,区内60%以上农产品通过优质加工实现转化,出口创汇,90%以上的农作物废弃物有效转化利用。
生态环境“资源化”形成大循环圈。发展循环经济不是目的,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最终是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市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资源开发与科学利用相统一,努力在市域打造大的循环经济圈。具体做法是: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投足量资金,相继建成一批生态基础设施。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分期分批对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治理,搬迁和关闭工业企业污染源,有效控制了工业污染。积极倡导节能绿色消费理念,大力开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活动,近年来全市关闭了一批粘土砖瓦企业,发展新型墙材企业,推广应用新型墙材,节约、保护土地很多亩。
. .
城市管理学作业4参考答案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 城市政府 ,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2、财政补贴是政府 转移性 支出的一种形式。 3、城乡 统一市场 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4、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 阻绝传染 ,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 5、城市成长管理 主要是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城市行政区划体制的内容包括( ABCD )。
A.市的行政地位 B.市的设置模式 C.市的下级行政建制 D.设市的标准
2、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 ABCD )城市。 A.银行信赖的 B.治理和管理良好的 C.适于居住的 D.有竞争力的
3、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城市划分为( ABD )。 A.稳定型 B.衰退型 C.波动型 D.增长型
4、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诞生在( D ),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在早期阶级社会技术和经济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
A.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B.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 C.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 D.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5、( D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A.规模经济 B.集约经济 C.成长经济 D.循环经济
6、截止200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 D )以上。 A.37% B.38% C.39% D.40%
7、( B )系统是突发性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A.信息 B.决策 C.执行 D.保障
8、根据沟通和运行的渠道的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 AB )。 A.政府协调 B.民间协调 C.外部协调 D.内部协调 9、近代城市规划始于( A )。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10、根据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 ABCD )。 A.政府赤字问题 B.政府的行为动机
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政府的低效率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